各学校:
现将《砀山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砀山县教育局
2022年3月10日
砀山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结合全县各学校实际情况,现制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管理和劳动教育措施保障,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综合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育人功能,把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实施劳动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在亲历劳动体验中逐步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通过开展劳动教育逐步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情感。
二、实施途径
1.统筹课程设置。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为全面落实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要求,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上增设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实行家校联合监督机制,保证学校中小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时间为:小学1-2年级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每周不少于3小时;开展每学年中小学劳动周活动,由各学校组织实施,以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开展。其中小学低年级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以兼顾校内外为主。采用实践结合理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劳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学习机会。
2.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劳动活动的机制,上好一节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组织一场劳模报告会、举办一次劳动技能比赛等,邀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等走进学校,丰富学生劳动体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学生社团、手工制作等特色劳动实践教育。
3.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教育。有计划地引导家长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掌握必要家务劳动技能,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学会洗衣、做饭、烹饪等1-2项生活技能,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举办生活技能比赛。
4.拓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将校外劳动实践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小学部高年级和初中部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根据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参加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为学生提供校外劳动实践机会。
5.注重学科融合。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推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学融合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项目。要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6.校内外一体化推进。各校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劳动,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开辟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种植园,供学生认领予以精心呵护。要大力开展劳动兴趣小组、社团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各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土地资源或在校外租用农田, 借助学校周边的农场、田园等劳动教育资源,利用校外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教室),开发集生活实践、劳动技术、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活动项目,不断满足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三、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各校要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统筹协调教学与劳动实践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的课时、师资、经费、场地、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等落实到位。各学校要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构建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2.加强督导检查。各校要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检查与指导,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县教育局将开展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和责任督学的督导范畴。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的创评和劳动实践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创造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
各校要做好劳动教育总结与提升工作,用发展的思维开展好劳动教育,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大力推广劳动教育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营造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和全社会支持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