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似火骄阳将大地炙烤得滚烫,曾经生机勃勃的农作物在烈日下苦苦挣扎,抗旱保耕成了每一位农户心头上最为紧迫的头等大事,砀山县赵屯镇正深陷一场严峻的高温干旱危机。然而,在这场与干旱的激烈较量中,部分农户为求灌溉便利,却悄然埋下了道路安全的“定时炸弹”,所幸赵屯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迅速出击,以专业与担当筑起了抗旱与道路安全的双重防线。
干旱“渴”望下,道路隐患暗生
连日来,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让赵屯镇部分河流地段水位急剧下降,只留下干裂的河床,仿佛大地干裂的“伤疤”。农田里,土地干裂得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一道道深深的缝隙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水分的渴望。为了拯救即将枯萎的庄稼,农户们心急如焚,纷纷开动智慧,寻找各种灌溉途径。有的农户从远处的水源地拉来水管,试图为农田送去“救命之水”;有的农户则利用小型水泵,抽取地下微弱的水源。但在忙碌的抗旱场景中,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悄然出现。
在通往农田的主要道路上,五颜六色的软水管如“蜘蛛网”般肆意横跨。它们有的被随意丢弃在路中央,像一条条慵懒的蛇,阻挡着车辆的通行。过往车辆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行,生怕压坏水管引发纠纷。有的水管则被车辆反复碾压,早已破败不堪,水流潺潺而出,在路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水洼。这些水洼在烈日的暴晒下,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行人稍不注意就会滑倒。
而在另一处路段,执法队员发现了一处刚刚被破坏的道路。现场一片狼藉,挖掘的痕迹清晰可见,周围的泥土和碎石散落一地。经询问,是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所为,老人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无奈。面对执法队员的询问,老人一脸无奈地解释道:“我也是没办法啊,不挖开路,水管过不去,庄稼就全完了。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旱死啊。”执法队员们理解农户的焦急心情,但并没有因此而放松执法标准。他们耐心地向老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告知其私自破坏道路不仅违法,还会给其他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大爷,您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是这路是大家走的,您这样一挖,万一出了事,麻烦可就大了,之前就有一辆电动车因为道路坑洼失控,导致骑车人受伤住院。您可不能为了自己一时方便,就忽视大家的出行安全啊。”执法队员温和地说道。
刚柔并济执法,守护安全底线
面对这一系列危及道路安全的行为,赵屯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吹响了整治的“集结号”。执法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如同钢铁战士一般,穿梭在乡镇的每一条道路上,展开了一场拉网式的巡查行动。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执法车辆行驶在乡间道路上,执法队员时刻保持着警惕。
在巡查过程中,执法队员发现一条粗大的软水管横跨在道路中央,将原本宽敞的道路拦腰截断,旁边还用树枝进行拦截。此时,一辆电动三轮车正急速驶来,司机看到水管后,急忙猛打方向盘,车身剧烈摇晃,差点与旁边的小树发生碰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尖叫起来。执法队员见状,立刻上前询问人员情况,引导车辆安全通过,并迅速对水管进行处理。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树枝移到路边,避免再次影响交通。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大队始终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对发现的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要求相关农户立即整改,恢复道路原状。通过列举过往因道路破坏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让农户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
道路隐患渐除,安全与发展同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如今赵屯镇的道路面貌焕然一新。那些曾经横跨在道路上、如“蜘蛛网”般杂乱的水管已逐渐消失不见,被破坏的路段也得到了精心修复,路面平整如初。道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秩序井然,行人和司机的脸上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在这场高温干旱的考验中,赵屯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守护了道路的安全畅通,也为农户的抗旱保耕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执法大队的守护下,赵屯镇一定能够顺利度过这场干旱危机,迎来农业丰收的美好景象,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双赢。(赵屯镇庞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