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寨镇家和村是皖北地区典型的农业村,6000亩梨园郁郁葱葱,承载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与乡村记忆。然而,如同许多农村地区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陋习一度蔓延,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2024年,家和村党总支以入选全国婚俗改革试点为契机,投资177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新风堂”,依托安徽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体系,创新“党建+信用+文明”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破旧立新的乡村善治之路。
党建为魂,筑牢移风易俗坚实堡垒
家和村党组织精准定位,将党建视作驱动乡村文明变革的核心引擎。在实践过程中,全力构建党建引领信用乡风文明评议体系,匠心独运地把原本抽象、模糊的道德“软约束”具象化为清晰可辨、操作性强的行为“硬指标”。村党组织充分激活基层战斗堡垒的强大能量,党员干部纷纷化身文明先锋,利用“干群夜话”开启了一场深入细致、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新征程。
他们用最接地气的方言俗语,深入浅出地阐释党建引领信用体系的深刻内涵与深远意义,让每一位村民都能真切领悟到良好的信用行为与文明风尚绝非遥不可及的道德高线,而是与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紧密交织、息息相关的关键因素。在信用评议指标的精心架构上,设置移风易俗正面指标3项、反面指标4项,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微之处,全方位考量村民的道德操守与行为举止。对于积极践行文明新风、信用良好的村民,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向其倾斜,优先提供就业推荐机会,评优评先更是榜上有名;而面对存在不良行为的村民,家和村党组织则秉持教育与引导并重的原则,耐心督促其整改提升。这般举措恰似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唤醒了村民内心深处对文明信用生活的热切向往与不懈追求,从思想的源头为移风易俗工程奠定了坚如磐石的根基。
场景赋能,激活信用文明价值磁场
新风堂在家和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它既是弘扬文明新风的前沿哨所,更是彰显信用价值的实体高地。
聚焦红白喜事的操办层面,新风堂为村民量身定制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范式。合理适度的酒席标准、简约而不失庄重的仪式流程,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的歪风邪气。2025年1月25日,新风堂迎来了首对新人,他们在这里举办的婚礼温馨浪漫、简约典雅,砀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建亲临唐寨镇家和村新风堂为第一对在此举办婚礼的新人送上新婚祝福,宣传推介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县改革内容,并向参加婚礼的全体群众发出拒绝高价彩礼、提倡婚事简办的倡议。这场婚礼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两颗心的幸福交融,更是唐寨镇乡风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醒目里程碑,为后续的文明实践树立了光辉典范。
不仅如此,新风堂还将充分发挥多元功能,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农业科技讲座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信用价值如灵动的音符在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旋律中跳跃闪耀、深入人心。
产业支撑,续航乡风文明发展动力
家和村深刻洞察到,移风易俗的长效推进,必须深度嵌入农民增收的核心诉求,实现两者同频共振,方能为乡风文明注入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
村集体经济勇挑重担,依托衔接资金的助力发展无抗鸡蛋项目。项目占地12亩,总投资210万元,建设高标准鸡舍约4160平方米,含恒温、通风设施;标准料库约300平方米;鸡粪处理设施;场地硬化约1100平方米;约20米过路涵管、供电设施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项目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能人大户”运营模式,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操作,从供料到鸡蛋运输全部采用自动化设备,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3.5万只蛋鸡已顺利入栏,项目发展势头强劲,本年度有望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所获收益在扣除相关运维成本后,注入村集体经济的 “资金池”,村集体经济划拨专项资金为新风堂的日常运维保驾护航,确保这座文明殿堂始终灯火通明、运转有序。
与此同时,新风堂巧妙布局,创设了一系列契合村民需求的公益性岗位,诸如活动组织员、场地管理员、卫生保洁员等。在人员招募上,优先向村里的困难家庭劳动力及信用优良的村民敞开怀抱。让村民们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愈发真切地感知到文明信用的磅礴力量,化被动为主动,踊跃投身移风易俗的时代浪潮,塑造村民增收与乡风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生态。
唐寨镇家和村的“党建+信用+文明”实践之路,谱写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党建是画笔,勾勒出乡村治理的宏伟蓝图;信用是颜料,描绘出文明乡村的绚丽色彩;产业是墨汁,书写着农民增收的幸福篇章。相信在这一成功案例的示范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踏上文明振兴之路,共同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华章。(许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