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农时不等人。丰收无疑是让人喜悦的,但与此同时,一场蓝天保卫战也已拉开序幕。为切实做好夏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砀山县官庄坝镇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迅速投入到秸秆禁烧第一线,为麦收时节增添了一抹志愿红和迷彩绿。
一声“到”,一生到!不忘初心展军人风采。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动作为,带领8个村(社区)10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参加秸秆禁烧岗点值守、午(夜)间巡逻等工作。他们日夜坚守在岗点,行走在田间地头,穿梭在林间小路,心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精神,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连续12年志愿在禁烧岗点值守的退役军人谷春生说:“如今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倍加关怀,脱下了军装更需要感党恩,别看我今年70岁了,但是身体硬朗着呢,虽然不能起大作用,宣传宣传禁烧还是可以的,为禁烧出一把力,流一把汗,我心里高兴”。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情怀!无私奉献显军人品质。在中午12时至15时天气最热的时间段,也是最易发生火灾隐患的节点,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专门成立一支由8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秸秆禁烧巡逻队,“卸甲”多年的他们,昨天还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今,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他们统一头戴迷彩帽,上身穿志愿红马甲,下身着迷彩裤,自带交通工具穿行在田间地头,除了时刻提高警惕准备处置应急事项外,还帮助清除重点路段散落的秸秆,引导农户将秸秆收集运送到村设置的堆放点。为了帮助收割机高效运行和休息补给,各村(社区)均有退役军人志愿者主动兼任收割机和收割地块的服务员、联络员和引导员,并主动为广大机手送上“便民服务卡”、饮食和防暑药品等。他们用自己实际行动为秸秆禁烧工作做好标杆,成为田间地头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崇军拥军负军人担当。这两天,官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分别接到烈士子女康窦氏和伤残退役军人褚永贵的感谢电话:“李站长,我家的麦子已经收割好了,你一定好好宣传表扬一下退役军人小徐同志,谢谢他专门跑来为我收割小麦,解决了我的心头大事。”据悉,他们都是因为麦田分散且路又狭窄,田地两边又都是凹沟,找过几个收割机师傅都嫌麻烦不愿前往收割,又因疫情防控原因,孩子们响应号召不返乡,家中无劳力,眼下急需解决小麦收割、运输、储存以及夏种、夏管等一系列难题。正在外镇忙着收割小麦的我镇退役军人志愿者徐汉卓了解情况后,驾驶着自家的收割机驱车30公里,不到1个小时,两位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家的8亩多的小麦很快收割完毕并帮助运送到收购点。当退役军人志愿者徐汉卓知道感谢电话的事后笑着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褪去的是军装,褪不了的是责任,当兵时要打胜仗,返乡后更要助农,眼下正是三夏大忙,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助需要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伍不褪色’的誓言”。
近年来,官庄坝镇不断完善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镇村(社区)队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他们快速转身、稳定转型、扎根基层,保持发扬“军人”本色,勇为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的骨干先锋。“仅今年来,在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中,主动参与其中的退役军人就达300多人次……”,官庄坝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介绍说。(李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