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砀山: 农耕工具演变 见证新中国70年发展变化

文章来源:宣传部浏览量:发表时间:2019-10-01 09:04
字体大小:【    】

农牧兴,百业兴。

收割机割麦、耕地机犁地、无人机施药…..这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早已不足为奇。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农耕方式已经被改变,农耕时代的生产工具,也渐渐被机械化的新器具所取代,而被保留下来的传统农耕工具则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

农耕工具

在良梨镇侯楼村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犁、耙、镰刀、脱粒机…..这些曾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整齐排列着。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刘明新老人,如数家珍地向大家讲述着自己经历过的农耕工具的演变。

良梨镇侯楼村村民:刘明新:

这个是我们老前辈在解放以前耕种,种庄稼用的犁子,来犁地,前边拴个牛,后边有人扶着,来前耕地,一天耕不到二亩地。到了解放以后,这个五几年的时候,这个发展一个双滑犁,就用这个双滑犁,速度又快一点,犁地一过就是三趟,以前一过只是这么宽一点,现在一过这么宽。

浸染着岁月痕迹的传统农耕工具虽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农耕方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明新这一辈人体会最深,感触最多。

良梨镇侯楼村村民:刘明新:

以前我们用的是犁子,一天都不能犁到二亩地,这是用这个土办法,后来解放以后呢,国家的发展,就用这个双滑犁,双滑犁很方便群众,一天能犁十多亩地,以前犁地是犁二亩地,后边又发展到拖拉机。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呢,国家又创造出这个拖拉机,确实效率很快,一天整个的就我们村上的地,一夜就犁完了,百十亩地,有了这些机械化,我们老百姓种地方便多了。

如今,农业现代化步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传统农具被机械取代,机械化耕作不仅带动了人力的解放,更减轻了传统农耕家庭的负担,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良梨镇侯楼村村民 樊庆功

以前我们老百姓种地非常非常不容易,就拿俺家来说,以前中四五亩麦子,用镰割,一家老小齐上阵也得三四天才能完成,随着这个机械化的发展,现在用联合收割机,一上午的时间就能收完,我们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侯楼村农耕文化博物馆里诸多农耕工具犹如一幅由实物组成的历史画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农业、农民发生的深刻变迁,也从另一角度佐证了这70年间国家和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历史成绩。

(来源: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朱妍 方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