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砀山县关帝庙镇汪大楼村的草莓进入成熟期,走进汪大楼村雨恋草莓种植基地大棚内,清香扑鼻而来,鲜红娇嫩的草莓挂满田垄提前成熟上市,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草莓喜获丰收 陈子昱 摄
“我们这里种植的草莓自然熟,口感好,甜度高,比较受游客欢迎。”汪大楼村雨恋草莓种植户刘永才介绍,他种植草莓已经有10个年头了,现在大棚内成熟的草莓是首批,从现在起可持续采摘到明年5月份,持续效益特别长,收入很可观,比传统种植粮食的收益要翻几番。
“2013年的时候我们带领村里的群众在这片土地上试种了这12亩大棚草莓,没想到果子刚一上市就卖到了每公斤30元的高价,从那以后草莓种植算是在我们村扎下根了。”当时种植草莓的“第一锄头”在种植基地负责人刘永才的心里难忘。“当时只知道种草莓能挣钱,没有品牌观念,但是镇里为草莓注册了‘雨恋’牌商标,后来这个牌子在合肥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一炮打响,还获得了‘安徽省优质农产品’荣誉称号。”
随着品牌名声的打响,草莓种植还直接带动附近的村民务工就业,已在雨恋草莓种植基地务工多年的村民谢贵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每月三千多元的收入让其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谢贵云说:“我在这大棚里干活,一个月有三千多元的收入,离家近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采摘草莓 陈子昱 摄
为进一步发展草莓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关帝庙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种植无公害草莓,打造特色种植品牌,聘请了县农委高级农经师牛丽芬为专业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植、管理技术。近年来,关帝庙镇以打造特色种植品牌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使关帝庙镇的草莓种植面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如今,镇党委、政府投资500万的26所标准化温室大棚已正式投入使用,可带动周边50多名群众的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带来15万元的效益。
草莓种植基地 陈子昱 摄
下一步,关帝庙镇将继续以特色产业种植为驱动,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拓宽销售渠道,深化品牌升级的方式,让百姓走上“莓”好振兴路,并努力将汪大楼村的草莓种植基地建设成以观光体验为特色的草莓基地;同时,关帝庙镇还将出台相应的政策以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草莓大棚的承包和经营,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从而使草莓特色种植产业成为该镇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陈子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