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砀山县园艺场“壹号梨园”基地里,黄澄澄、沉甸甸的酥梨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砀山县园艺场党委书记、场长朱颖旭正指挥果农们采摘、包装、装箱,对外销售。
“这块梨园我们采摘5天了,西半部的酥梨已经全部采摘完毕,现在正采摘东半部的。早一段时间,这些梨子就被深圳迈瑞医疗公司以每斤2元的高价订购一空了。”朱颖旭说,“这批外运的酥梨一共有15万多斤,我们约有3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酥梨卖上了好价钱,都是因为‘数字赋能’带来的好收益!”
近年来,砀山县突出“数字赋能”,持续推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数字果园”,完成智能灌溉、低温预警、田间水肥管理等智慧管控模型,果园“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监测工程有效运行,实现了果园自动化控制、规范化作业、精细化生产,助推酥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检测了梨子的糖度,都在12个以上,有的高达14度,可以说是‘最甜的酥梨’。”说起今年酥梨特别甜的诀窍,朱颖旭如数家珍,“我们改造树体结构,提高梨树通风透光的程度;在施肥方面,多施用豆饼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不施无机化肥。最主要的是,这些智能化的设备,为提高酥梨品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园艺场“壹号梨园”里,一个个小型气象站,正实时监测气温、风速、湿度等,后台的“智慧大脑”正根据监测数据研判生成科学的管理措施。
“这个是病虫智能化测报设备,如果梨园里出现了病虫害,智能化系统会把监测的数据传至后台,智慧管控模型就会主动生成防治方案,果农根据防治措施喷洒生物农药杀死害虫,从而保证酥梨不受病虫危害。”砀山县农业农村局酥梨研究院副院长王学良介绍,果农下载果园智能化管理小程序,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查看梨园的土壤、环境、病虫害等各种信息;在酥梨生长的不同阶段,还能接到灌溉、施肥、打药等各项管理提示,帮助管好果园,比传统方式更方便更科学。
“这是黄色黏虫板,那是杀虫灯。我们利用黄板黏虫、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管理梨树,杀虫防治效果特别好,也大大减少了生物农药的使用量。”砀山县园艺场副场长陈怀韦仔细察看酥梨树上黏虫黄板诱杀害虫的效果,满意地说:“今年酥梨果面光洁,病虫害很少,保障了酥梨丰产丰收!”据了解,今年9月18日,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第二批百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名单,砀山县“壹号梨园”园艺场基地榜上有名。
在“壹号梨园”深处,高空中树立的机器设备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那是去年安装的防霜冻机,通过风轮旋转,调节梨园上下的温度,可以有效防止梨花受冻害的影响。”陈怀韦说。今年初春梨花盛开时,正是数字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让这片果园平稳度过了“倒春寒”多发的日子。
据悉,“壹号梨园”园艺场基地运用无人机遥感估测、果园气象环境、土壤墒情、病情虫害图像视频和AI识别诊断,对果树个体和果园群体全面立体动态监测,配备绿色防控、病虫智能化测报点等设备,实现虫情、墒情、灾情和果树长势的自动监测和应急预警,有效克服了冻害、病虫害等。
砀山县通过数字技术量化生产环节,让数据成为“新农资”,以数字化为载体,将特有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化为“品种好、品质好、品味好”的产品优势,让先进的管理技术孕出优良的果品,也赢得了外地客商的信赖,“酥梨订单”源源不断。
砀山县应用“数字种植模式”,不仅方便了农户,还带来了水果增收。在稳定每亩产量的基础上,使砀山梨品相更优、个头更大、甜度更高,从而售价更高。目前,全县已建成数字化应用场景16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3个,覆盖面积30余万亩。(李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