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媒体聚焦

砀山县:非遗戏曲在校园大放异彩

编辑:戚康娣 文章来源: 砀山县财政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03-14 09:31
字体大小:【    】

为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让传统戏曲文化在学校发扬光大,3月9日,砀山县“非遗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在砀城第一小学举行,砀山四平调、河南豫剧演唱、砀山唢呐演奏、二胡独奏等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戏曲,为师生们带来精美的“文化大餐”,让砀城一小5000多名学生在欣赏精彩的节目中,感受戏曲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由砀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砀山县文化馆和砀山县演艺公司承办。开场舞《盛世欢歌》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接着,表演了《五世请缨》《对绣鞋》等戏曲,演员们美妙绝伦的甩袖,生动的唱腔,精彩的一招一式,都令师生们拍手叫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砀山唢呐演奏《欢快的梨乡》,用独特诙谐的表演形式赢得了师生们的喜爱和喝彩。革命历史剧《红色记忆》激发了砀城第一小学师生们热爱党、热爱祖国文化的美好情感。现代豫剧选段《朝阳沟》、砀山四平调《花为媒》、二胡独奏《豫乡行》、现代戏《铡刀下的红梅》等非遗戏曲节目纷纷登场,唱腔独特、韵味醇美,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期间,国家级非遗——砀山四平调戏曲的传承人宋雪梅老师还与学生互动,一句句教学生演唱《花为媒》。最后,砀山县演艺公司的学生演员表演四平调折子戏《杨门女将》,引来学生的阵阵叫好声,把演出推向高潮。

“我从8岁开始跟着老师学习戏曲四平调,现在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唱腔,今后我会学习更多的四平调戏曲知识,长大后做一名四平调非遗传承人。”看完演出,砀城第一小学学生李春曼意犹未尽。

据悉,砀山县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成立“砀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砀山县演艺公司建立砀山四平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展非遗“砀山四平调”保护与传承工作,在每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梨花节、采梨节期间,通过各种平台,宣传及推广非遗传习保护工作,繁荣全县文化艺术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砀山文化馆工作人员李林娟说:“今天我们带来了豫剧、四平调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戏曲,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希望更多的孩子能爱上戏曲,在心中播下非遗保护种子,强化中华文化根基,并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拥有一技之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该县开展“非遗戏曲进校园”演出进校园活动,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校园里大放异彩、璀璨生辉,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戏曲文化氛围,对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源、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重要作用;同时,非遗戏曲走进学生课堂,走进每一个同学的内心深处,学生在欣赏戏曲节目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加强戏曲文化的保护、创新和发展,让优秀民族文化代代相传。(李艳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