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工作动态

砀山县民政局:提升服务质效 彰显民生温度

编辑:戚康娣 文章来源: 民政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9-25 08:13
字体大小:【    】

今年以来,砀山县围绕民政民生服务的“速度、精度、温度、广度”四个维度,聚焦兜底质效,聚力民生福祉,以行之有效的实践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民生保障更高效。为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在15个镇(园区)和175个村(社区)设立“民政服务窗口”和“救急难”互助社,严格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并按救助权限向相关职能部门转办,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持续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社会救助审批办结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数智赋能,政策落实更精准。为全面实现精准救助,建立“逢进必查、定期复核”工作机制,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对申请救助群众的房产、存款、车辆、证券、社保等31项共享信息进行及时反馈。通过全面推行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与“全程网办”服务,让残疾群众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就可随时随地申请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贴心服务,民生兜底更温暖。为更加精准解决城乡特殊困难家庭急难愁盼问题,该局围绕“困难群体生命有尊严、生活有保障”的目标,联合两部门印发《推进“物质+服务”救助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照料、送餐助餐、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等多方位帮扶服务。同时,积极高效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16项高频事项集中纳入综合服务窗口,真正实现“进一扇门、找一个窗、办所有事”。

持续聚能,资源链接更丰富。该县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充分运用“五社联动”的工作模式,全力整合基层资源,将社工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流浪乞讨临时救助点相融合,在15个镇(园区)打造“三站(点)合一”的立体式基础救助平台。同时,积极创新打造“善行砀山”慈善项目,构建“政府兜底+慈善补充+社会参与”机制,采用“批量定制+个案管理”模式服务多元需求,逐步形成多元慈善主体发挥优势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的新局面。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慰问物资及慰问金2万余元,“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为10名困境大学生发放资金3万元。(胡笑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