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砀山妇联

检花绽放,妇联同行!砀山共绘未成年人守护画卷

编辑:段晓静 文章来源: 砀山县妇联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8-13 10:20
字体大小:【    】

春风拂过砀山百万亩梨园,千树梨花绽放,摇曳的美景里,闪现着一份特别的守护——砀山县人民检察院“花开有声”未检团队与县妇联携手,以法为盾、以爱为光,为梨乡少年撑起一片晴朗天空。当“检察蓝”遇上“巾帼红”,两股温暖的力量交织,让每一朵青春之花的绽放都更从容、更安心。


暑期课堂里的“她”身影:普法路上并肩同行

“小朋友们,夏天去河边玩要注意什么呀?”“如果有人给你奇怪的零食,该怎么办?”每年暑假,砀山县的乡村小学、社区活动室里总会响起这样亲切的提问。这是“花开有声”未检团队联合妇联开展的“快乐暑假 专‘暑’普法”活动现场。


三方联动的课堂上,县检察院、县妇联和应急救援队的宣讲员或用卡通普法手册或用接地气的方言或演示自救方法,将严肃的安全知识变成了生动的互动游戏。“以前孩子放假总担心他乱跑,现在跟着检察官和妇联的阿姨们学知识,我们当家长的也放心多了!”一位留守老人看着孩子认真听课的样子,笑得眼角泛起皱纹。


不止暑假,平日里,“花开有声”的检察官们经常联合县妇联走进校园、深入梨园。在“检察官送法进梨园”活动中,妇联工作人员主动当起“翻译官”,把“防范电信诈骗盯上孩子”的法律条文变成爷爷奶奶能听懂的家常话;在“云课堂”的评论区,她们实时回复家长的疑问,把“花语热线”的功能讲清楚、说明白。


2023年以来,县妇联参与县检察院的法治活动就有80余场,覆盖4万余名未成年人及家长。检察普法与妇联关爱一次次碰撞,让法治阳光穿透地域屏障,照进每一个角落。

结对帮扶中的“她”温度:用爱填补成长空白

“莉莉阿姨,这是我画的,里面有你和袁阿姨哦!”收到孩子的画作时,“检察官妈妈”孙莉莉和妇联的“爱心妈妈”袁丹丹相视而笑。这是她们共同结对帮扶的第3个年头,曾经沉默寡言的留守娃,如今脸上总挂着笑容。


在砀山,像这样的结对故事还有很多。针对留守儿童多、家庭监护缺位的情况,“花开有声”未检团队与妇联成立“检爱微家”并创新推出“N+1”帮扶模式:一名或多名“检察官妈妈”+一名妇联“爱心妈妈”结对共同守护一个困境家庭的孩子。

“检察官妈妈”带着孩子参观检察院,用案例告诉他们“遇到欺凌别害怕,法律会保护你”;妇联的“爱心妈妈”则记得孩子的生日,送来新书包、辅导作业,听他们讲学校里的趣事。县检察院在收到县妇联移送的翟某某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后,第一时间联合妇联共同走访,为孩子发放司法救助金,协调心理老师进行疏导,让严肃的案件办理始终裹着关爱的温暖。


截至目前,已有20名涉案未成年人获得司法救助,120余名困境儿童感受到“妈妈”们的关爱。那些曾经藏在梨园深处的懵懂与不安,正被一点点抚平。

守护网络里的“她”力量:织密全方位防护网

“发现有孩子被侵害,咱们妇联执委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告!”在《关于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培训会上,妇联干部们认真记录着要点。这是由“花开有声”未检团队起草,砀山县检察院联合公安、教育、妇联等9部门共同推出的一项制度,而妇联作为联系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成了制度落地的重要力量。


村里的妇联主席每周都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留意孩子身上的异常;社区的“妇女之家”成了“未成年人保护观测点”,一旦发现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的线索,会第一时间反馈给“花开有声”未检团队;在跨区域协作中,妇联还主动对接皖苏鲁豫毗邻地区的姐妹单位,协助传递困境儿童信息,让线索移送更顺畅。

“以前觉得保护孩子是学校和家里的事,现在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防护网’上的一环。”一位妇联干部感慨道。从强制报告的“前哨”到心理疏导的“后援”,妇联始终将砀山县检察院“花开有声”未检团队作为有力支撑,把零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梨花会谢,但守护不会停。当“检察蓝”的严谨遇上“妇联红”的温情,当法律的刚性支撑起爱的柔软,砀山的未成年人保护之路正越走越宽。或许正如梨农们常说的:“一朵花开得好不算啥,千花成海、万木同长,才是真正的丰收。”

“花开有声”的故事里,“检”与“妇”的携手,正是为了让每一个梨乡少年都能在法治的春光里、在爱的滋养中,舒展枝叶,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这,便是梨乡大地上最动人的“花开有声”。(王冰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