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河(湖)长制工作部署要求,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湖管护目标,加快推进“六大任务”,河(湖)长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统筹调度。一是增强履职能力。严格落实河湖长巡查履职提醒机制,召开总河长会议2次、签发总河长令1次,部署推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落实《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规则》,明晰成员单位履职方式,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统筹协调效能。落实河湖长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工作培训,提升各级河湖长的履职能力。二是强化督查激励。完善年度考核方案,优化考核方式和指标体系,增强考核工作科学性、精准性。加强督查暗访,开展专业化、常态化监督检查,跟踪督导问题整改。积极参与开展全市“寻找最美河湖卫士”主题实践活动。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一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用水总量控制在1.67亿立方米以内,其中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不低于0.48亿立方米。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二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2024年度砀山县冠虹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三是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制定《砀山县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非法自备水源井封闭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城区自备水源井取水行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全面节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水资源,共封闭安徽省中深层名录内自备井5眼。
(三)严格水域岸线管控。一是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共审批涉河建设项目3个,河湖管理范围及沿线不存在无照经营活动。二是常态化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持续推进“清河行动”,共出动31961人次、水草打捞船562艘次、挖掘机308台次,清理河道约687公里,打捞水草约6923立方、垃圾约1942立方。严格落实《关于推进水域岸线“四乱”问题治理 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提升》《砀山推进水域岸线“四乱”问题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常态化开展河湖库“四乱”问题治理,水域岸线空间治理成效显著。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巡查督查,下发督查通报2期,巡查发现河湖“四乱”问题33处,下达问题整改交办单6批次,均已整改完成。针对河湖“四乱”问题多发区域及秸秆禁烧期间河湖管护工作重点,印发《提醒函》,督促责任单位进行重点整治。三是强化水库运行管护。开展岳庄坝水库库容复核工作,形成“砀山县岳庄坝水库库容曲线复核报告”,并通过专家组评审。开展小型水库白蚁防治,组织春季、秋季白蚁等害堤动物普查,安装白蚁检测桩64套。四是加强河道采砂取土监督管理。加密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巡查频次,开展打击取土专项行动,强化对非法取土行为的查处。
(四)加强水污染防治。一是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河湖岸线120公里、入河排污口91个,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1个、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1个、城镇生活污水散排口8个、其他排口81个,全部完成溯源,依法取缔5个、规范整治20个,整治完成率96.7%。二是城乡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印发《砀山县水污染防治集中攻坚活动方案》《砀山县王引河“一断一策”实施方案》,完成黑臭水体治理90个、生活污水治理12个。三是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58.5万亩次,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5.83%,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11月底,完成改厕2401户。
(五)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10月底,王引河固口闸水质均值为Ⅳ类,达到国家断面考核要求。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30%,无劣Ⅴ类断面。二是加强引江济淮输水干线保护。开展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清水北送”保护行动,持续巩固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水环境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输水干线管理保护机制,强化侵占河湖、非法排污、违规养殖、秸秆污染水质等问题整治,保障一河清水永续北送。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设置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界标,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实行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环境整治,划定水源地保护“红线”,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统一设置规范保护区标志警示设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将水源地环境保护纳入日常工作,实行专人专责、责任到人,每月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适时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查,提高水源地保护管理认识,为扎实推进水源地保护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加强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由县梨之源环境公司负责生活垃圾转运、道路保洁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化整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全覆盖。
(六)加强水生态治理修复。一是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常态化对黄河鲤保护区等场所开展执法监管,截至11月底,共出动执法车387辆次,出动人员1604人次,出动船艇87艘次,水上巡查721公里,检查黄河鲤保护区220个次,清理违规网具122张、钓具45套。配合检查水产品经营店51家次,检查渔具店95家次,现场教育驱退及利用监控等设备驱离垂钓人员900余人次,查处案件9起,其中司法移送2起,涉案人员11人。二是加强湿地修复保护。实施砀山县黄河故道保护修复项目,湿地保有量完成年度目标,保护率达到51%。三是加强生态流量管控。重点监测利民河水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年流量和水位与往年持平。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保持率99.7%。四是高标准建设幸福河湖。树立河长制工作河湖管理学习典范,创建市级幸福河道顺堤河砀城段,两岸景观带已基本成型,有力改进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水环境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水环境、水质量提升难度较大,沿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时有发生,河道清洁维护工作需持续推进。二是履职尽责仍需加强。由于河湖水域监管范围广,基层河湖长管辖河段较多、巡河任务重等原因,部分村级河长巡河履职满足于达到考核要求,主动担当作为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全面推进河湖警长制试点,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强化配合联动,按照“一河一策”,推动河长制工作有序进行。健全河湖日常管护机制,织密管护员网络,大力推进“河长制+”工作模式,健全民间河长、社会监督员体系。加强跨流域联防联控,与江苏丰县开展跨省河流联合巡查活动。
二是提升基础工作质效。开展“一河(湖)一策”成效评价工作。加强河湖管控信息化建设,全面启用省级、市级河长制决策支持系统,县级河长、乡级河长每季度巡河不少于1次。推进智慧河湖建设,利用无人机航拍复核水利部遥感图斑、巡河APP开展河湖巡查、监控开展河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整改“四乱”问题。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积极宣传河湖长和管护员先进典型,加强基层经验推广及管护成效宣传,加大河湖长培训力度。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河湖保护,加强中小学生爱水节水教育,推进河湖长制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共同营造管水护水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