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砀山县人民政府(政府办) > 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   字体:【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砀山县政府浏览量:发表时间:2011-01-26 00:00
字体大小:【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116日在砀山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决战十一五,建设新砀山,奋力争崛起,实现新跨越”的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科学务实,积极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增长14%,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3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43.8%;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分别增长17.6 %、15%。

第一,工业规模加速扩张,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增长3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9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亿元,增长33%。组织实施6个亿元以上项目,12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光大新能源、双鹿电动车、圣沣食品加工、格微光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2亿元。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5.6亿元,县建投公司、担保公司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2450万元。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第二,城镇建设全面提速,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完成砀城总体规划调整。“两高”建设进展顺利,济祁高速砀山段正式开工。新建梨花路、古黄路、科技路、人民西路西延段、利民路西段等城市主干道8.5公里,改造310国道城区段及老城区路面12公里。实施了民主街、治安西街、育新北街、气象巷等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环城河公园、市民活动中心、县医院综合大楼、新区第一小学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新建污水管网21公里,铺设天然气管网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06杆。完成规划区拆迁50余万平方米。全县在建住宅总量116.5万平方米。建投公司累计融资4.17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市容综合整治,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行城市环境整治强行入轨,严管重罚,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第三,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达52家,水果加工能力突破100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通过国家验收,培育市级以上名优名牌34个。新增合作社178家,总数达1077家。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2个,新增养殖基地35个,累计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212个。完成35个村建设整体规划。修建村庄道路394公里。完成新型农民培训6550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1.7亿元,被评为部级家电下乡先进县。

第四,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新增私营企业459家。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10年元月起,基层卫生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3%。继续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完成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审核发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开展苏南、浙江、深圳、东莞等系列招商活动,成功举办梨花旅游节、民俗文化节和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新引进项目160个,实际到位资金70.4亿元。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实现进出口总额2700万美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4.5亿元,增长28.4%,贷款余额23.87亿元,增长42.3%。

第五,民生工程全面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投入各类资金4.43亿元。城镇低保补助月人均达到133元,农村低保覆盖面扩大到4.1%。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0%。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为93%和95%。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54个。建成廉租房584套,兑付租赁补贴388.8万元。建设综合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000户,新解决13.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第六,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城镇新增就业4670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参保分别达到2.5万人、12.8万人、3.6万人,全县社会保障支出1.82亿元。高考本科上线率增长6.75个百分点。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改造工程8.8万平方米。县职教中心通过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获得全省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称号。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砀山唢呐、四平调、年画分别入选第三届国家级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五五普法”通过验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政府法制、机关事务、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工作取得新成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扶贫开发、物价、气象、防震减灾、对台、档案、地方志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注意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53件人大建议和154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阳光村务工程”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一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功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生产总值比“十五”末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50:18:32调整到33:42:25。地方财政收入比2005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9%。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150亿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两番。中心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4%。累计利用外资1.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分别增长16.5%和17.5%。连续三年实施的民生工程共投入财政资金7.9亿元,惠及90多万城乡居民。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的工作历尽艰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必须始终坚持城市大建设不动摇,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发展,为我县实施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合力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砀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市规模、功能和品位亟待提升;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还很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从全局看,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战略全面推进,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皖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从周边看,区域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与我县的竞争将会加剧,砀山跨越发展正处在紧要关口。从自身看,“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聚集的发展能量会在未来五年全面释放,砀山已经到了加速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综合考虑,“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抢抓加快皖北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跨越,建设新家园、争创新业绩”的总体目标,以“发展转型、提速提效、加快崛起、富民强县”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突破、承接带动、统筹发展”六大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打造实力砀山、法制砀山、勤廉砀山、和谐砀山。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达到17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累计达到6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走专业化分工、集群式发展、产业链延伸之路。力争到2015年,打造水果加工、轻纺服装、板材家具、畜禽加工四大百亿元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1亿元的企业80家以上。加快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调整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打造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到2015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适当调整水果品种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60万亩标准化果园,10万亩高标准精品园。建设30万亩蔬菜基地,深入推进“果、草、牧”“畜—沼—果”立体养殖模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结合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园区建设、小城镇发展,加快推动一大批房地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打造城区核心商业区,形成引领全县、辐射皖苏鲁豫交界区域的商贸中心。大力建设黄河故道旅游开发区和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区,形成“一带两区十园”旅游文化布局。积极打造“梨都旅游”品牌,提高“梨花旅游节”、“砀山酥梨采摘节”区域知名度,形成以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民俗风情、农家体验为特色的砀山现代旅游体系。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城镇扩容战略,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城镇功能,加快形成“一轴、两核、六区”城镇体系。按照“扩容提质、繁荣经济、改善形象”的总体思路,坚持“东进、西扩、南拓、北限”战略,努力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工贸园林城市。加快建设市政道路工程。全面改造环城河,修复城区水系,把砀城逐步打造成外圆内方、生态宜居的皖北水城。深入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方针,建设各具特色的小集镇。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省控任务。实现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100%,主要水体水质得到改善。加快建设以环城公园、街头绿地、生态社区为点,以绿色长廊为线,以成片林为面,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促进生态保护。推进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能源消耗低产业。改变居民生活和消费方式,倡导绿色健康消费。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资产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文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地方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支撑作用。坚持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主动融入徐州经济圈,积极推动与黄淮海地区周边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累计引进资金600亿元。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幸福和谐砀山。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符合县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期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标准化学校。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大力促进就业,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2011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砀山缩小差距、加速崛起的关键之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做大做强,着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培育规模企业。大力实施产业提升计划,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化,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拉长水果加工、板材加俱、轻纺加工、畜禽加工产业链。围绕传统产业品牌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主攻最具区域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龙头型项目。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引导骨干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尽快做强做大。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加快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开发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园区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加快高铁站前区及城西民营工业区、薛楼板材加工园、张老家板材加工园等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迅速扩大园区规模。创新机制,解决好土地资金、管理等瓶颈制约因素,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道南污水处理厂建设,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二)强化项目支撑,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加快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济祁高速砀山段、电力改造升级、天然气管网、政务新区路网、中小河道治理、人民医院、青少年、老年和妇女活动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继续把工业项目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圣沣食品加工、光大生物质发电、海尔斯低碳产业园、双鹿电动车、科技食品三期、汇源二期、格微光电、华孚色纺、西地亚板材加工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做好朱楼煤矿、刘暗楼铝土岩矿、郑徐高铁、跨陇海铁路立交桥、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前期准备,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加强项目谋划。拓展项目谋划思路,抢抓国家加大“三农”、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谋划编制一批事关民生、带动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实优化项目库。强化项目考核激励措施,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

(三)突出生态宜居,着力打造特色皖北水城

完善城市功能。坚持“老城做新保民生、新城做靓聚人气、四区一体推联动”总原则,提升功能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围绕砀城大建设总目标,重点实施“八大工程”。一是居民休闲游园建设工程。加快环城河公园一期、市民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城市居民生态休闲娱乐功能。二是道路管网建设工程。实施跨铁路高架桥、101省道改线、铁路地下道扩孔、陈庄沟和利民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利民路,打通科技路,把宴嬉路、砀城西路、中原北路改造成为标准化道路。三是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好新区第一小学、光大希望小学、新区幼儿园,确保县医院住院部大楼主体竣工。积极实施新区综合市场、新区自来水厂、新区医院等项目。四是安置小区建设工程。筹备建设侯楼安置小区、城西安置小区、开发区安置小区,规划建设规模59.9万平方米。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1000套,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六是完善行政服务区建设工程。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计生服务综合楼等一批行政服务建设项目。七是商住建设工程。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快已出让土地开发建设进度。八是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做好供水、停车场、市场、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打好文明创建攻坚战,坚持两手齐抓,建管结合,集中开展市容保洁、交通秩序、违法建设、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等专项活动,健全城管长效机制,推进综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

(四)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做优现代农业。加快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打造水果加工百亿元产业集群。建设5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和5万亩现代农业(水果)示范园。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经营模式,打造以强英鸭业、圣沣食品为龙头的禽业产业链。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新增2个万头养猪场。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实施优质、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力争年内打造5个精品园区,新增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基地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复审20个、省级名牌3个。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350家。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加快镇村建设。加大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力度,加强中心村、基层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抢抓国家推进小城镇建设机遇,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为抓手,继续抓好示范村环境整治,开展以“四改”、“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

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3万亩。加快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推进教育、文化、医疗等公益事业向农村延伸,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和“万人次培训计划”。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非农就业空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五)推动三产发展,着力拓宽经济增长领域

做大休闲旅游业。认真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立足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家体验的功能定位,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黄河故道旅游开发区和岳庄坝湿地保护区为代表的休闲生态旅游,重点开发黄河故道体育运动休闲度假区。继续办好梨花旅游节、民俗文化节和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系列活动,加大旅游精品线路的宣传和开发力度,做好旅游产品策划、包装和宣传工作,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对接,扩大砀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升商贸物流业。积极引进星级酒店、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等三产项目,重点实施东湖综合开发、温州商贸城、汽贸综合市场、沃尔玛超市、苏宁电器、苏果超市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李庄沿高速现代物流园、高铁新区商贸仓储区,培育发展一批物流业,构筑四省交界物流枢纽。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巩固住房、汽车、通讯、社区服务等传统消费热点,培育文化、信息、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金融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引进银行、证弧⑵诨酢⒈O栈构来砀设立分支机构,组建或引进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加强银企合作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加强县建投公司等政府性融资平台建设。鼓励发展法律、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业。

(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推进各类改革。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增强投资开发建设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提升开放水平。 深入开展招商竞赛活动,以广东、浙江、上海、苏南为重点,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注重引进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劳动力强、集聚效益明显的龙头型项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和对知名企业的推介力度,瞄准“国字号”、500强企业,争取一批大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引资达到100亿元。严把项目用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关,提升招商项目质量。强化项目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竣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强化载体建设,创建特色产业园区,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对外吸引力。培育壮大进出口主体,打造外贸出口强县。

(七)繁荣社会事业,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全面实行门诊统筹,实施9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启动实施县医院、红十字医院、中医院迁建工程。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民族社区、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建立法律援助财政保障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工作。做好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对台、气象、档案、残联、红十字和地方志等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改进信访工作,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健全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完善信访疏导、化解和协调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的监管,保持道路交通和火灾预防高压态势,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八)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完善社保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返乡创业,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免费培训,健全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对接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健全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办好民生实事。继续抓好33项民生工程建设,坚决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县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实施10件惠民实事:

1、新增两条公交线路;

2、建成使用新汽车站;

3、投入使用管道天燃气;

4、新建改造两个菜市场;

5、建成新区自来水管网;

6、力争开通砀山县火车站动车组;

7、新建城市街头公园绿地2万平方米;

8、新建改造公厕6所;

9、建设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

10、改造老城区育新南街、生产街、清真南街、治安东街、砀师路、莲花巷、体育巷等小街小巷4.8公里。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政府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政协评议。继续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规范政府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确保政府决策符合发展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愿望。充分发挥县长热线、信访网络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政府与群众双向沟通渠道。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继续解放思想,强化发展责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县情认识,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创新勇气。立足砀山追赶型发展的基本县情,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快发展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奋发有为的使命感,用心用情干事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切实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牢固树立发展为先、民生为重、实干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加强目标考核,强化政务督查,严格行政问责,确保年度工作定一件、抓一件、成一件。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继续精简压缩会议文件,提倡少开会、开短会,鼓励说实话、办实事,严惩不作为、乱作为。深入开展争创“四型机关”、争做优秀公仆活动。

严格制度约束,促进廉洁从政坚持创新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加强国有资产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廉洁从政,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加强品行修养,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勤俭节约,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压缩行政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中共砀山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开拓奋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砀山而努力奋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