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48号
提案的答复
李杨阁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效
1、明确责任:明确了治理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县级统筹、部门协作、乡镇落实、村(社区)参与”的工作机制,压实了各方责任。按照国家、省实施的三年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要求,我县建立了农村黑臭水体动态管理清单,首先进行拉网式排查,依据国家和省、市标准,组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及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社区)的水体进行了多轮拉网式排查,重点排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其次明确了水体名称、位置、面积、污染成因、责任主体等信息,实行“一水一策”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被上级部门确认的黑臭水体为276个,2024年已完成90个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2025年已完成102个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剩余84个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于2026年全部完成。
2、技术支撑:邀请专业机构参与,针对不同黑臭水体
的污染成因(如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垃圾倾倒、底泥淤积等),科学编制治理技术方案。
3、“一水一策”,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①控源截污:对因生活污水直排导致的,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或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使其污水进入乡镇污水处理站处理。②内源治理:对底泥污染严重的,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实施了清淤疏浚工程。
生态修复:对具备条件的水体,采取种植水生植物、构建生态浮岛、放养水生动物等措施,逐步恢复水生态功能。③垃圾清理:集中整治水体沿岸垃圾堆放点,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④养殖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推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规范散养户行为。⑤项目整合: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系连通等项目有机结合,统筹资金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明确管护责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进一步明确治理后水体的管护主体(乡镇、村集体或第三方机构),签订管护责任书。保障管护经费,探索建立“政府补贴+村集体投入+受益者付费”的多元化长效管护资金筹措机制。将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或设立专项基金。健全管护制度,制定完善农村水体日常保洁、设施维护、水质监测等管护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强化考核激励,将长效管护成效纳入相关考核,对管护效果好的给予奖补。
2、深化源头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加快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网配套,提高收集处理率和达标率。严控农业面源,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范垃圾处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坚决杜绝垃圾入河。
3、广泛宣传引导,营造共治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升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参与监督管护及时公开治理进展和成效,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结合我县工作进展和实际情况,年初制定了砀山县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截止目前我县102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并督促各镇(园区)加强管理确保不出现反弹,保持治理效果,给周边居民提供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更好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宿州市砀山县生态环境分局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