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此次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核心目标是多维度提升基层农机推广效能,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扎实推进体系改革,总结 2 套以上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新模式;二是加快先进技术落地,推广 20 个以上主导品种、10 项以上主推技术,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超 95%;三是强化试验示范作用,建立 3 个基地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提供支撑;四是提升队伍素质,培训三分之一以上在编农技人员,招募 2 名特聘农技员;五是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技服务在线化。
2.问:在技术推广方面,如何确保农民能真正掌握先进技术?
答:我们会围绕单产提升、减肥减药等重点领域,组装集成综合技术方案,每个方案都要开展至少 10 次线上线下培训,覆盖 500 人次以上。同时,通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每名农技员每年为示范主体上门指导不少于 10 次,关键农时还会开设田间课堂,发放技术手册,确保技术手把手教、点对点传。
3.问: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今年将打造 3 个基地,其中 1 个重点聚焦单产提升。基地要明确示范品种、技术和措施,签订协议并规范挂牌。每年至少开展 4 次技术推广活动,其中 50 人以上规模的不少于 2 次,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 10 个,通过实地观摩、交流培训,让农民直观学习先进技术。
4.问:特聘农技员的招募和作用是什么?
答:我们计划招募 2 名特聘农技员,面向 “土专家”“田秀才”、涉农毕业生等群体。他们主要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补充基层农技力量,协助开展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服务期限不超过一年,通过严格管理确保其在一线发挥实效。
5.问:项目资金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答:资金分三大类,共 87 万元。一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 23 万元,包括农技员包村联户的交通、误餐等补助 16 万元,专家指导培训补助 1 万元,绩效奖励 4 万元,以及资料印刷、标识制作等费用 2 万元;二是农业科技示范补助 44 万元,其中 3 个示范场所各 8 万元(用于物资投入和观摩活动),示范户物化补贴 20 万元;三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 20 万元,包括农技员培训 18 万元,特聘农技员补助 2 万元(每人每月 2000 元)。
6.问:资金使用如何确保规范高效?
答:资金使用严格对应具体任务,比如专家补助按服务次数计算,且不包含其本职工作内的服务;示范基地资金专款用于物资和活动,避免挪用。同时,会通过委托第三方考评、项目审计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7.问:各部门和镇(园区)在落实方案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首先要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任务同步推进,稳定农技队伍;其次要建立三方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挂钩,倒逼工作落实;最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中的典型人物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技推广的良好氛围。
8.问:如何衡量项目实施的成效?
答:除了技术到位率、培训人次等量化指标,更要看农民的实际收益,比如粮油作物单产是否提升、生产成本是否降低、先进技术的普及率是否提高。同时,通过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监测农技人员服务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