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依据
为全面加强青少年儿童溺水风险防控,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我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2025年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性防控措施,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管的防溺水工作体系。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当前正值夏季高温季节,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易发期。高铁新区辖区内河流、池塘、水库等危险水域众多,青少年儿童亲水行为增多,安全风险持续攀升。据全国统计数据表明,溺水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儿童安全的“头号杀手”。基于此严峻形势,本专项行动以“零事故”为终极目标,要求各部门、村(社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联动、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坚决遏制溺水事故发生。
方案突出“主动预防、精准施策”原则,推动工作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事前防控转型,通过组织体系优化、宣教深化、排查强化和应急细化四大路径,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三、文件研判和起草过程
按照上级文件指导要求,我区高度重视,4月25日新区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结合高铁新区实际,起草初步方案,4月28日-5月5日经广泛征取意见,5月8日向党工委(扩大)会议研究同意公布。
四、工作目标
专项行动明确以下量化与质效目标:
1、责任落实100%覆盖:实现镇域内8个村(社区)、100余处重点水域包保全落实,建立“区-村-组”三级责任清单。
2、宣传教育95%普及: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宣传,确保学生防溺水“六不”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家长“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监护责任知晓率超90%。
3、隐患动态清零:完成所有水域“一域一档”建档,配备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四个一”救援设备100%达标。
4、应急救援5分钟响应:组建区村两级救援队,确保突发溺水事件时救援力量5分钟内抵达现场。
五、主要内容
1、组织体系:“一盘棋”统筹。三级联动机制:成立由新区社会事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村级执行组、网格行动组。实行“周调度、月研判”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学校、派出所、妇联、民政部门力量,破除条块分割。
2、责任网络:“一张网”覆盖。网格化管理:按水域分布划分责任网格,实行“1名村干部+1名教师+1名党员”包保模式,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重点人群建立“双联责任制”,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家访,2025年计划走访重点家庭200户以上。物防标准化配置:在全区水域推行“四个一”防护标准,即每处危险水域至少设置1块警示牌、1个救生圈、1条救生绳、1根救生杆。由新区纪工委牵头督查设备完好率,对缺失设施限期24小时补齐。
3、宣教模式:“一股绳”聚力。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线下:通过村广播每日3次循环播放、悬挂警示横幅、发放《致家长一封信》、进校园开展“溺水体验式教学”等活动强化认知。2025年计划覆盖全区5所中小学,开展主题班会超20场。线上:依托新区微信公众号、网格群推送溺水警示案例及自救动画视频,每周更新警示内容,实现家庭端精准触达。家校社协同教育:组织“五老”人员、人大代表成立宣讲团,通过“流动宣传车+农户庭院会”形式深入村庄,用方言土语讲解施救技巧,形成社会共防氛围。
六、创新举措
1、责任机制创新:首次建立“水域权属主体+村级包保人+网格员”三方责任清单,明晰6类主体责任边界,杜绝推诿。
2、防护标准创新:统一“四个一”设备配置规范,在开放式水域试点安装太阳能报警器,实现近水实时预警。
3、教育形式创新:开设“溺水VR体验课”,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感受溺水窒息感,强化风险敬畏意识。
4、救援体系创新:构建“1+8+N”救援网络(1支区专业救援队+8个村级巡逻队+N名志愿者),每季度开展真人落水救援演练,确保应急响应无时差。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1、部署阶段(5月):召开专题会议,签订责任书,完成首轮隐患排查。
2、攻坚阶段(6-8月):实行“重点时段全员在岗”,高温日午后开展水域轮班值守。
3、巩固阶段(9月):总结评估,完擅长效机制。
4、问责从严:新区纪工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督查水域管控,对履职不力者通报约谈,纳入年度综治考评。
八、政策解读机关及解读人等信息
解读机关:高铁新区社会事务办
解 读 人:朱亚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57-8863889
地 址:高铁新区管理委员会2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