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葛集镇人民政府 >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浏览量:   字体:【    】

【乡村治理】葛集镇:和美乡村建设扮靓“面子”做实“里子”

文章来源: 葛集镇人民政府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06-13 11:46
字体大小:【    】

日前,走进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毛雷庄村唐新庄中心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通达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花红草绿的小游园……初夏时节,这个皖北村庄淳朴中透着俏美。

葛集镇毛雷庄村唐新庄中心村的优美景色。

葛集镇地处皖苏交界、故黄河北岸,下辖11个村。美丽的故黄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还为气候干燥的皖北乡村增添了一抹水韵。近年来,该镇把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科学规划,全民参与,开启“美颜”行动,培育文明乡风,兴旺特色产业,努力做到“面子”“里子”一起抓、颜值气质双提升。

全民参与聚“心气”

唐新庄村是2022年度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共有275户人家,姓氏却达到56个,以前是个典型的难管村。

“村庄是全体村民的,建设和美乡村除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还需要全民参与,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葛集镇党委副书记仝晓燕告诉记者,镇村干部以板凳会、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全村275户村民的意见,形成“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干”的良好氛围。

“我们坚持村庄规划让村民参与的原则,大家共同挖掘特色神韵,避免千村一面。”仝晓燕说,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意见,不刨树,不填塘,不搞呆板的整齐划一,保持村庄肌理,留住历史痕迹。

葛集镇毛雷庄村唐新庄中心村的道路和文化墙。

唐新庄村在用好和美乡村中心村专项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整合了道路交通、一事一议、卫生改厕、乡村振兴衔接补助等项目资金。短短的两年多时间,该村修铺道路5.6公里、安装路灯85盏;建成村头游园3处;改建或新建卫生厕所276座。

“我们对坑塘进行清淤扩挖、对边坡进行加固,再发包给村民使用,变闲置塘口为深塘养鱼、浅水种藕,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使坑塘得到持续维护。”毛雷庄村党总支书记李静告诉记者,中心村还将银杏、油桃元素融入村庄建设,打造了2条银杏大道和油桃观光园,银杏大道现已成为游客们秋日青睐的“打卡地”。

葛集镇创新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巷口”“最美道路”等系列评选活动,毛雷庄村村民踊跃参与。镇村两级整合资金1.5万元,投入到毛雷庄村“生态美超市”,发挥其激励引导作用,营造人人争当先进、户户共创文明的浓厚氛围。

发展产业旺“财气”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在仝晓燕看来,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要同步谋划、同步落实,把宜居、宜业、宜游结合起来,乡村才有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葛集镇毛雷庄村唐新庄中心村村民采摘成熟的大棚油桃。

在淮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大力帮扶下,毛雷庄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目前,毛雷庄村形成了以大棚油桃为主,苹果、菌菇、大棚蔬菜为辅的产业体系。该村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请农技专家“把脉会诊”。油桃、菌菇还走上了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

记者了解到,葛集镇是皖北地区有名的油桃种植大镇,其中毛雷庄村的油桃种植面积约有3000亩,九成以上为大棚油桃。唐新庄中心村村民窦和理种了将近10亩的大棚油桃,这段时间,他忙着油桃的采摘和销售。“2024年油桃产量和质量都不错,平均亩产4000斤,按照市场均价6元一斤计算,每亩毛收入2.4万元左右,纯收入2万元左右。”窦和理说。

2023年冬季该村党建引领合作社示范种植羊肚菌6亩,共有8个大棚。2024年4月初羊肚菌采收结束,烘干后羊肚菌产量有400多斤,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约15万元,还带动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目前,正利用羊肚菌种植的空档期种植西瓜,采用‘羊肚菌+瓜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李静告诉记者,由于西瓜与羊肚菌轮作,西瓜根系吸收了种植羊肚菌留下来的培养基,并把杂菌转化为养分,西瓜会格外香甜,同时也为冬季种植羊肚菌改良了土壤。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利用光伏板下闲置的土地资源,示范种植中药材丹参8亩,将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同样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毛雷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63.1万元,比2020年增长103%。

弘扬新风蕴“和气”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既要提升“硬件”,又要改善“软件”。毛雷庄村将村规民约、村庄自治、家风传承结合起来,有效激活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在唐新庄村设计“荷花巷”“银杏道”“百果园”等大幅村景图画。

该村借助帮扶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的优势资源,设计了“荷花巷”“银杏道”“百果园”等大幅村景图画,使实景与画景“美美与共”。在唐新庄中心村,记者看到,笔直的道路两侧林木葱郁,农家墙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图文并茂的“标语”,内容涉及励志、文明、环保等多个方面,将“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群众的阵地。

春稼秋穑忙,谈笑伴欢音。和美乡村,灵魂在“和”。“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我们突出三和,打造和气说事室、和睦好家庭、和善好邻里等品牌,推进乡风文明进万家。”李静介绍,村里改建“百姓说事室”和“生态美超市”各1个,依托百姓说事室,让乡贤五老参与说事调解,及时有效化解邻里矛盾,帮助村民解决眼前的困难事和揪心事,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乡村治理“和美”局面。

通过完善村规民约, 开展“星级文明户”“和美婆媳”“和善乡邻”评比,把亲情、乡情凝聚起来;通过挖掘“和睦家庭”微文化,把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同时,建设多个法治宣传栏,强化知法守法知识宣传“浸润”。

“和美乡村建设切实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我家院内干净整洁,院外鲜花绽放,环境不比城里差。”毛雷庄村民杨涛开心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