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机制持续健全。一是坚持高位推动。2023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巩固脱贫成果工作6次,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会议8次,定期研究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站专职人员共12人,各村(社区)均设立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配备村级专干18人。4个出列村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共12人,镇村两级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建设持续强化。三是持续开展督导。严格落实省乡村振兴局关于“一链三单”工作要求,每月组织到村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并进行通报排名。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自查5次,印发专项工作通报5期。
(二)抓动态监测,确保防返贫底线筑牢筑实。一是网格管理扎实有效。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持续优化调整网格范围、网格员设置等,全镇共设置网格点149个,配备网格员149名。发放《防返贫监测及帮扶工作手册》《网格化监测手册》1000余册,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户内政策知晓率,持续督促强化学习赋能。二是动态监测常态紧盯。严格落实“农户申请、部门比对、干部回访”机制,督促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进行常态化走访摸排,持续关注重点人群,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纳入、早帮扶。三是应帮尽帮切实兜底。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由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统筹安排帮扶联系人,确保每户监测对象至少有1名监测联系人。根据其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确保方案措施落地见效。
(三)抓集中排查,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一是安排部署迅速。5月6日召开全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动员暨培训会议,印发《李庄镇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组织专项业务培训6次,对排查内容、标准、方法进行规范指导,确保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切实夯实责任,集聚工作合力。二是逐户逐人排查。组织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小组长、驻村工作队成员、网格员共计311人,结合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反馈数据,对全镇所有农户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逐户逐人逐项填写入户排查表。村级每日上报电子版排查台账,镇工作站明确专人负责汇总,确保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真正做到“心中一本账、情况一表明”。三是排查成效明显。本次集中排查共计摸排14809户46185人,其中入户核查12243户37515人、电话核查2566户8670人。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33户78人,拟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发现问题37条,其中饮水安全方面类4条,工作落实类14条,政策落实类19条。截至目前,所有排查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四)抓问题整改,确保巩固成果提质增效。一是主动排查认领。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成立问题整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反馈问题清单逐一排查,确保做到举一反三、真查实改。二是强化整改过程。印发《李庄镇2022年度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认领问题18个,落实整改措施45条。健全问题、措施、责任和时限“四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台账式销号。三是坚持统筹推进。统筹推进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暗访调研、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改成效,推进问题发现常态化、问题整改同步化,确保改到位、改彻底、不反弹。
(五)抓乡村建设,确保持续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严格落实《砀山县2021-2023年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谋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确保乡村建设规划先行。二是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组织召开乡村建设项目谋划专题会议,以”实地+论证“的方式确保项目入库规范。2023-2025年乡村建设项目库共谋划项目75个,计划投资1.06亿元,其中产业占比达65.9%。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田水利道路管护及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及垃圾处理难题。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以“最美村庄”“最美庭院”“最美道路”“最美沟河”“最美公厕”“最美村室”等评选为抓手,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示范镇村,切实改善镇村面貌。
(六)抓乡村治理,确保持续提升宜居水平。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持续落实“干群夜话”工作制度,不断推动联系服务群众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党建+信访”工作机制,结合村情实际,通过一线调查研究问题、一线征集意见建议、一线化解矛盾纠纷,一线联系服务群众,有力推动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源头、服务延伸到身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二是坚持“积分”治理。印发《李庄镇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小积分”组织、引导、教育村民自觉向“大文明”看齐,不仅让群众得到实惠,更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打开了乡村治理的新格局。李庄镇李园新村因地制宜,建设“积分超市”,将“积分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将人居环境标准量化为积分,通过评比奖励,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提升。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创办“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