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砀城镇人民政府 > 决策公开
浏览量:   字体:【    】

【意见征求】关于印发《砀城镇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章来源: 砀城镇人民政府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04-28 09:47
字体大小:【    】

根据镇政府安排,现就《砀城镇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请各单位及社会各界根据各自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反馈途径:反馈意见于2023年5月28日前报送至砀城镇党政办。砀城镇联系电话:0557-8022433

                                            砀城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

 

一、基本情况

(一)乡镇概况

砀城镇位于砀山县中西部,是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是由原城关镇、陇海乡、西南门镇整建制合并而成,总人口(含流动人口)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万人,下辖26个社区,8个行政村,共有34个党组织,4979名党员,现有耕地面积16万亩,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原西南门镇是我国黄桃生产基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横穿而过,砀(山)单(县)、砀(山)丰(县)、砀(山)永(城)、砀(山)夏(邑)等连接四省七县的主要公路向四方辐射。

(二)防汛抗旱(水工程)基本情况。

1.防洪(汛)工程

类型

级别

名称

基本情况

河流

大型河流

黄河

故道 

1、黄河故道流经蒋营村、林屯村、西南门村;2、顺堤河流经北郊村、王古楼村、砀郡社区、徐井村、惠民社区;3、利民河、一支河流经红山社区、金桂苑社区、李屯村;4、二支河流经红山社区;5、三支河流经中原社区、红山社区。

中小河流

顺堤河、利民河、一支河、二支河、三支河

河沟

大沟

红河、多名河、礼河

1、红河主要流经蒋营村;2、多名河主要流经王古楼、徐井村、杨庙村;3、礼河主要流经西南门村、蒋营村、杨庙村;4、蔡徐沟主要流经徐井村、惠民社区;5、北堤沟主要流经北郊村、王古楼村、林屯村、西南门村;6、申庄沟主要流经西南门村、杨庙村、徐井村;7侯楼沟主要流经砀郡社区、古城社区、徐井村;8、九里沟主要流经林屯村。

 

中沟

蔡徐沟、北堤沟、申庄沟、侯楼沟、九里沟

小一型

 

小二型

 

备注:大沟指流域面积10-50平方千米,中沟指流域面积1-10平方千米,各地可根据需要酌情调整增减相关内容。

2.农田水利设施:现有农田面积16万亩,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

3.主要薄弱环节(隐患风险)基本情况

序号

风险区域(隐患点)

风险类型

所在位置(村、社区)

涉及转移安置人员(人)

1

黄河故道

河流

蒋营村、林屯村、西南门村

0

2

顺堤河

河流

北郊村、王古楼村、砀郡社区、徐井村

0

3

利民河、一支河、二支河、三支河

河流

金山社区、金桂苑社区、红山社区、中原社区、李屯村

0

4

谢园至刘园地下道

下穿式立交桥

科技社区

0

5

谢园至冯园地下道

下穿式立交桥

科技社区

0

6

利民河铁路桥地下道

下穿式立交桥

科技社区

0

7

戚寺大地下道

下穿式立交桥

苇子园社区

0

8

戚寺小地下道

下穿式立交桥

苇子园社区

0

9

王古楼村

低洼易涝区域

王古楼村

0

备注:风险类型分为山水下泄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行蓄洪区、小型水库下游、城乡低洼易涝区域、下穿式立交桥、临河(沟)道路、桥隧(涵)、地下空间(商场、车库等)、涉山涉水旅游景区、采煤塌陷区、危旧房等。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指挥部组成

镇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政委、指挥长,分管副镇长任第一副总指挥,镇综治办、水利站、安监站、派出所、党政办、民政办、司法所、财政所、自规所、农业综合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站、供电所、文化站、中(小)学、卫生院、村委会等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水利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快速高效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日常工作。

(二)责任包保人员及职责

1.本处所指的包保责任人为群众转移安置包保责任人。

2.转移安置工作原则上每一户确定一名包保人员,每一户均要明确一所安置场所。

3.被包保的群众主要包括独居老人、无法独立行动的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人群、留守儿童、孕妇等。

4.转移安置包保责任人要按照提前摸排的人员名单逐户、逐人落实转移安置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5.转移安置包保责任人要在转移后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妥善解决安置人员的饮食起居。

 注:承担防办日常业务的机构及水利站可不参与包保。

(三)现场指挥机构

出现险情时,第一时间上报险情信息并视情组建现场指挥机构,由书记或镇长担任,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救援与应急处置工作。

防汛应急响应期间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坐镇指挥。

(四)汛(旱)前检查(自查)

镇防指及相关站所全面开展汛(旱)前检查(自查),查找薄弱环节,按要求上报,限期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度汛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按权限做好防汛抗旱设备维修养护工作(辖区内非镇管理的积极对接),确保正常运行。

各行政村、社区积极摸排、反馈易涝区域、水毁工程、河沟阻水物(坝),同时就防汛抗旱项目、应急处置等措施上下对接。

水利、农业、土管、城建等站所按职能开展汛(旱)前检查(自查),分别负责辖区水利(防洪)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镇区易涝点及危房等。按权限完成或申报县(区)有关部门,做好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与整治消除完成情况。

三、监测预警

(一)预警信息

主要依据县级以上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现场实际监测掌握的本辖区降雨及洪水情况,由镇防办联系有关站所、村、居委会,采取应急广播、电话、短信及相应的网络联系方式,也可结合实际,采取录音移动喇叭、手摇报警器及敲锣等方式广泛发布,必要时挨家挨户通知群众。

(二)预警响应

1.汛情灾害预警

建立汛情灾害易发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措施和汛期值班巡逻制度,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周边群众报警,并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

2. 干旱预警

镇防指根据形势,作出相应安排,加强对各村抗旱指导督促。水利站、农业站等加强旱情、墒情关注(监测),做好引水等工作,增加抗旱水源。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努力保障农业及工业用水安全。及时组织开展抗旱浇灌、应急送水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行动分紧急响应、特急响应两级。

(二)响应条件

1.紧急响应条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大型河道超警戒水位,水库大水量溢洪,局部洪涝灾害,中小河流堤防出现一般险情,无堤防河道出现超保证水位洪水或漫溢险情,台风可能或已发生影响,县级防指启动防汛应急Ⅳ级或Ⅲ级应急响应,辖区普遍发生轻度、中度旱情,或局部严重旱情。

其他需要启动紧急响应的情况。

2.特急响应条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大型河道超保证水位或出现险情,中小河流堤防出现较大险情,局部洪涝灾害,台风可能或已经发生严重影响,县级防指启动防汛应急Ⅱ级或Ⅰ级应急响应,辖区普遍发生严重旱情。

其他需要启动特急响应的情况。

3.响应启动及终止

达到响应启动条件,由镇防指办提出响应启动建议,报镇防指研究决定。当暴雨洪水影响结束,险情得到控制,旱情已解除或有效缓解,并预报无较大汛情、旱情时,由镇防办提出响应终止建议,报乡镇防指研究决定。

(三)响应行动

1.紧急响应行动

(1)镇防办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镇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密切监视汛情,加强巡逻查险。

(2)镇防指成员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乡镇。

(3)镇防指政委或指挥长主持会商,作出工作部署。

(4)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导,镇领导及防指成员根据责任包保赴洪涝发生险情、汛情灾情严重的行政村、居(区域)指导。

(5)提前安全转移可能受洪水威胁的群众。

(6)必要时,按照规定申请县级防指派出专家组/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

2.特急响应行动

(1)镇防办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镇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密切监视汛情,加强巡逻查险。

(2)镇防指成员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乡镇。

(3)镇防指政委或指挥长带班,并坐镇指挥,必要时,从镇防指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充实值班力量。

(4)镇防指政委或指挥长主持会商,作出工作部署,镇防指全体成员参加,作出工作部署,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县级党委、政府和防指。

(5)镇领导及有关成员按照分工赴相应的行政村、居委会督导防汛救灾工作。

(6)全面转移受洪水威胁的群众,洪涝灾害危险区域场所实行管制或关闭(城乡低洼区域、下穿低洼道路、地下场所、涉水旅游景区等)。

(7)按照规定申请县级防指派出专家组/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

五、转移避险及自救互救

(一)转移条件

无堤防河道、大中沟发生漫溢,台风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城镇、农村发生大面积内涝,住宅进水等情况。

其他需要转移避险情况。

(二)转移对象

河道周边、水库下游洪水影响风险区、城乡低洼区域进水住宅,危旧房屋、涉山涉水景区内群众等。

(三)转移命令

达到转移避险条件,由镇防办主任针对全镇区,包保领导或村委会、居委会主任可对相应行政村、居委会提出转移建议,由政委或指挥长研究决定,下达转移命令。

紧急情况下,各行政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有权根据自身情况研判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本辖区人员转移,并将情况报告镇防指。

(四)转移信号

准备转移信号:由镇防办视具体情况而定。

立即转移信号:由镇防办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转移避险及自救互救

1.提高避险意识、能力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教育和演练,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尤其要增强洪水影响风险区内群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知晓避险转移信号、路线及地点。

2.转移方式:分阶段、区域及洪涝情况采取步行、农用车、镇村安排车辆、冲锋舟等形式。

3.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各村结合实际情况迅速制定转移路线,并设置安置地点。

4.自救互救

群众接到转移信号应相互转告、互救互助,如事态紧急,来不及转移出去,可集中至村内安全的高地,或位置较高、较为坚固的邻居家避险,等待救援。

拥有挖掘机等大型装备及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装备的群众可联系村委会、居委会或主动帮助开展救援等工作。

其他自救互救办法。

六、应急力量

(一)应急抢险队伍

组织民兵、消防救援站人员、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人员、青壮年群众等,建立不少于50人的应急队伍。抢险队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确保安全度汛。

(二)乡镇物资、装备情况

砀城镇应急救灾物资、装备储备于器材库,具体情况详见附件2。

(三)辖区防汛抢险救援装备情况

总体情况,辖区内现有、可供紧急防汛期调用的防汛抢险装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吊装设备、自卸车、冲锋舟、排涝泵、抽水车数量详见附件3。

七、信息报送

(一)报告内容

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工程调度运用情况,抢险、救灾进展情况,防汛抗旱人力调集、物资及资金投入情况,人员转移及安置等情况。尤其要做好险情、灾情报送工作。

(二)信息报送

由镇防办报送县区防办,对应的站所同时报行业主管部门。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应及时、准确、全面,重要信息一事一报,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首报基本情况,再续报详情。重大险情、溃堤破圩、人员伤亡等险情灾情信息必须第一时间上报。

信息报送要求详细参考《洪涝突发险情灾情报告暂行规定》(国汛﹝2020﹞7号)。

起草说明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依据《安徽省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砀山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制定出台本预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砀城镇位于砀山县中西部,是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是由原城关镇、陇海乡、西南门镇整建制合并而成,总人口(含流动人口)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万人,下辖26个社区,8个行政村,共有34个党组织,4979名党员,现有耕地面积16万亩,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原西南门镇是我国黄桃生产基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横穿而过,砀(山)单(县)、砀(山)丰(县)、砀(山)永(城)、砀(山)夏(邑)等连接四省七县的主要公路向四方辐射。

三、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预案由八个部分组成:

(一)总则。明确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工作目标及基本原则。

(二)基本情况。乡镇概况及防汛抗旱(水工程)基本情况。

(三)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一)指挥部组成、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责任包保人员及职责、现场指挥机构、汛(旱)前检查(自查)等内容。

(四)监测预警。明确预警信息及预警响应的内容和流程。

(五)应急响应。将应急响应分为紧急响应、特急响应两级,并对每一级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行动流程进行了细化。

(六)转移避险及自救互救。明确转移条件、转移对象、转移命令、转移信号、转移避险及自救互救内容。

(七)应急力量及措施。对应急抢险队伍的基本情况,落实防汛经费和物资、辖区防汛抢险救援装备情况进行说明。

(八)信息报送。规定了信息报送内容、形式、流程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