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卫健〔2023〕175号
关于印发砀山县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具体举措,全面提升中医医疗质量水平,改善中医药服务,根据省、市《关于印发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了《砀山县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联 系 人:郭英华、曹 冉
联系电话:2271715
电子邮箱:dswjwzhongyigu23@163.com
砀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12月13日
砀山县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工作方案
为全面提升中医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改善中医药服务,根据省、市《关于印发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感受为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改善中医药服务的措施,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穿于中医药服务各环节,推动形成寻医问药更方便、优质资源更可及、服务模式更亲民、服务行为更规范、健康文化更普及的中医药服务供给新格局,人民群众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预约诊疗服务
1.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提供诊间、电话、自助机、网站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就诊分时段预约精确到30分钟以内。
2.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提供预约挂号路径信息,方便群众直接扫码进入官方预约页面,实现中医医院号源“一码直达”。
3.设立检查检验集中预约中心,将医生为同一患者开具的检验、B超、CT、MRI、胃镜、肠镜等多个检查检验项目或有复杂告知的检查项目,集中一次性完成预约。检查检验分时段预约并精确到30分钟以内。提供检查检验结果网上查询、移动推送等方式,方便患者查询。
4.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医疗机构可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或预约诊疗平台,预约复诊所需的检查检验,并根据检查检验出结果时间匹配复诊号源。
(二)优化中医医院门诊、急诊服务
5.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立并完善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审核盖章、医保咨询、医联体转诊、投诉建议受理、轮椅租用等“一站式”便民服务。
6.招募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等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为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就医指导和便民服务设施配备。
7.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开设周末门诊、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增加中医药服务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8.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规范设置急诊科,提高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
9.鼓励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老年综合服务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
(三)开设中医专病门诊服务
10.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要根据本院特色,围绕本地区诊治需求量大、受益人群广、发病率高、潜在患者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优先选择中医优势突出的病种或症状开设专病门诊。探索提供一体化的专病全程服务模式。
11.原则上二级中医医院专病门诊建设侧重常见病、多发病,三级中医医院专病门诊建设侧重疑难危重疾病。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应至少选择1个专病或专症建设专病门诊。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专病门诊。
(四)提升中医儿科服务
12.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开设儿科门诊,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立儿科病房。
13.增加适宜儿童的中医技术服务种类,提倡儿童中医非药物疗法“靠前站”,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治疗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中的应用和推广。
(五)优化老年患者就医体验
14.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老年医学科),为提供老年患者一站式服务。加强老年病科与营养、康复、精神、检验等科室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发挥营养和康复治疗的积极作用。
15.加强老年病科医师专业培训,提升常见多发老年病诊治能力,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强化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应用。
16.设立老年患者就医绿色通道,保留一定比例的老年人专属现场号源。配备导医、志愿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六)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
17.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三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80%。
18.推广康复科与其他专科紧密协作服务模式,开展床旁复,实现中医康复早介入,全程参与疾病治疗过程。三级中医医院力争实现中医康复全科化。
19.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将中医康复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增强康复服务延续性。
(七)强化中医护理服务
20.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加强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
21.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技术培训和使用,鼓励为有中医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中医护理服务,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社区、家庭延伸拓展。
(八)加强中药药事服务
22.中医医疗机构要积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按医师处方提供丸、散、膏以及复方颗粒等剂型服务。
23.积极开展中药代煎、配送服务,缩短患者取药在院等候时间。县域公立牵头医院建立共享中药房、中药煎煮配送中心,为区域内患者提供中药煎煮配送服务。“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智慧中药房”建设全覆盖。
24.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探索开展中药药学服务门诊,提供个性化的中药合理用药指导和咨询。
(九)发挥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作用
25.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强化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提升肺病、脑病、心病、骨伤、皮肤、肿瘤等专科专病和急诊诊疗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全覆盖。
26.建设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规范、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推广“银针行动”和“十病十方”。
(十)开展“身边中医”工程
27.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
28.鼓励县级以上名中医团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工作室,既方便群众看名中医,又为基层传帮带。
29.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中医医师配备,力争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30.鼓励中医(专长)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按照《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登记的执业范围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十一)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31.加强中医医院特别是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和水平。三级中医医院力争实现中医治未病全科化。
32.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点人群、重大慢性疾病和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中医药干预服务试点经验。
(十二)提升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34.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100%二级甲等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和60%二级以上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其中,二级甲等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占标准床位的比例不低于5%。
35.将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等要求纳入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执业登记、等级评审(复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
36.支持中医类别医师参与临床科室会诊、查房、重症病人抢救等,组织开展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
37.鼓励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提供针灸、推拿、刮痧、火罐、中药熏蒸等中医药治疗方法。
38.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
(十三)规范中医医疗服务秩序
39.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依规执业意识和能力。
40.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诊疗科目设置、执业范围以及从业人员资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中医诊疗标准规范、护理规范、中药药事管理规范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41.严厉打击假借中医名义开展非法行医、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行为。
(十四)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
42.用好《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读本等资源,传承“悬壶济世”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德医风医道。
43.优化中医医院环境建设,在医院建筑、内部装潢、绿化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知识推广。
44.大力推广普及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健身功法。
三、工作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3年11-12月)
县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安排相关工作。各医疗机构根据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二)实施阶段(2023年12月-2025年9月)
各医疗机构通过落实工作任务,积极改善中医药服务的同时,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各医疗机构按年度进行工作总结,及时解决共性问题。每年7月5日、下一年度1月5日前将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进展情况报送县卫生健康委。
(三)评估总结(2025年9-12月)
各医疗机构总结的基础上,县卫生健康委对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进行总结评估,加强工作成效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于工作中发掘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组织宣传推广。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并做好与“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的有效衔接,一体推进。及时研究解决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督促指导和分析评估。
(二)建立长效机制
各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专班负责改善中医药服务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深入一线,查找解决突出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不定期开展督导工作,并于2025年底前开展终期评估。县卫生健康委将根据行动实施情况,适时开展督导和评估。
(三)强化宣传引导
各中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实施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强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报道,调动各方参与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级中医药人员主力军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