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切实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一是开展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150余人,走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开展集中专题培训10余次,发放技术明白纸5万余份,累计指导种植主体和小农户近万人次。2月25日,召开2022年全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暨病虫害防治现场会,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为主的绿色生产模式,把各项技术措施抓“好”、抓“细”,全面推动全县小麦春季田管工作开展。二是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重要投入品,打击销售禁用农药和“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三是扎实做好生猪生产,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持续排查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制定了《砀山县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第一季度全县存栏生猪38.5万头,出栏生猪15.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8万头。
2.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深入推进2022年“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2022年已批复到户项目15064户。指导各镇(园区)谋划并实施2022年到村项目,实地考察各镇(园区)申报的2022年到村项目库,对项目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效益性进行初步审核。目前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金项目批复4个,均已挂网招标。省级衔接资金批复到村项目2个。督促良梨镇三坝集村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园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并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镇(园区)完善2021年到村项目产权移交和固定资产入三资账户的相关手续。
3.切实打牢种子耕地两个基础。一是加快推进我县种业振兴步伐。今年已有13个辣椒品种,3个西瓜品种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授权公示。案种子经营网点17家,备案品种78个。抽检辣椒种子样品41个。小麦种子生产面积0.38万亩,生产品种5个,预计生产种子数量190万公斤;辣椒种子生产面积0.1825万亩,生产品种200个,预计生产种子数量4.5625万公斤。 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2021年10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完成91%,2022年1.5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启动招投标程序,2022年沟塘整治项目已完成招标并开工30个。
4.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选聘155名以上农技推广员开展包村联户工作,做到行政村全覆盖。砀山县酥梨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已申报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砀山酥梨品种展示园和智慧果园基地已建设完成,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种植优质专用小麦25.2万亩。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联合农科院编制完成《砀山酥梨现代化改造技术方案》,目前,3000亩梨园正在开展现代化改造。2021年15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已完工,正在评估审计。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2021年新增集体资产14045.94万元,其中新增经营性资产7862.72万元,17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其中9个组级)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并通过法定程序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建立“三变”改革项目库,收录项目385个;开展2022年扶持村项目可行性审核,2022年我县中央及省级财政扶持村12个,市县财政扶持村10个,目前正在对扶持村项目进行可行性审核。
5.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大力推进“一县一业(酥梨)”“一镇一特(葛集大棚油桃、程庄大棚瓜菜)”全产业链创建,推进酥梨产业集群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29100万元,已拨付奖补资金7249.9万元,谋划申报2022年产业集群项目。1-2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7亿元。继续推进2021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对70家示范农民合作社、37家家庭农场进行扶持,申报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
6.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主要农产品风险例行监测,2022年已完成定性检测4158组,定量检测完成102组,已完成绿色食品新认证2家。产地检疫生猪6.4万头,牛4800头,羊1.8万只,成禽约420万只,禽苗480万羽。定点屠宰生猪28346头。1-2月份处理病死猪14021头。不断加强“瘦肉精”检测力度,专项检测247样份,例行检测2560样份。备案外埠入皖1659车次。继续加快实施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对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秸秆利用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养殖场完善提升粪污处理设施,提升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常态化抓好黄河鲤保护区十年禁渔,向黄河鲤保护区共出动执法车50辆次,陆上巡查735公里;出动执法艇11艘次,水上巡河80公里;出动执法人员199人次,渔政、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9次,清理违规渔具11张套,清理乡镇船舶2只;教育驱退垂钓人员44人次,检查市场主体190个次,监测电商平台及网站100个次。
7.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开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截至目前,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110户,补发证书8户,更正登记102户。新增规模土地流转面积3500亩,累计达到695210亩。切实做好两地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已排查约18万户,69万人,排查率为82%。全县共排查宅基地纠纷52件,已化解26件;承包地纠纷 467件,已化解253件,两地纠纷化解率为54%。组织开展设施农用地排查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与改革。规范农民建房审批,截至目前,办理农村宅基地审批109宗,其中新建1宗,审批面积220平方米,翻建108宗,审批面积23700平方米。做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的盘活利用工作,谋划两个镇(园区)作为新的试点,将闲置住宅与“最美庭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结合,多种路径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的盘活利用。
8.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对2021年度获得县级“最美庭院”称号的家庭进行表彰,结合文明创建活动将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清洁行动由点向面上扩展。实施2021年度六个美丽乡村中心村五小园、坑塘整治、绿化项目。2022年的六个省级中心村项目已经启动,正在做规划和道路项目设计。及时与砀山光大与萧县光大对接,确保生活垃圾能够及时无害化处理,增加收运班次,加大收运力度。
二、各考核指标进展情况
1.农业总产值及亩均农业产值。农业总产值为季度数据,第一季度农业总产值,统计局于4月份才能提供。
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2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7亿元。
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季度数据,统计局于4月份才能提供。
4.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比重。全县耕地面积47.4573万亩,目前建成高标26.2638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比重55.34%。4月上旬2021年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比重将达76.41%。
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
6.秸秆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为年度数据。
三、下一步打算
1.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一是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做好农技指导,科学防治病虫害,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做好全县生猪生产调控,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三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新增启动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推进食用菌重点县建设。四是稳定水果面积,打造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2.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打造砀山辣椒种子优势区域良种繁殖基地;建设和完善砀山县酥梨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培养高素质农民400人,发展优质专用粮食35万亩。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新增建设数字农业工厂 6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0个。全面完成2021年度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2022年中小沟整治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1.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19、2020高标准农田补建任务。组织实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行动。
3.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58”行动。大力推进“一县一业(酥梨)”“一镇一特(葛集大棚油桃、程庄大棚瓜菜)”全产业链创建,推进“三品一标”和品牌创建,继续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
4.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持续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继续做好畜禽产地检疫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加快动物入皖通道建设,常态化抓好黄河鲤保护区十年禁渔。强化水生生物保护,科学规范增殖放流活动。
5.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021年度8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开工建设2022年度6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
6.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流转主体规范流转行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