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砀山县科学技术局 > 规划计划
浏览量:   字体:【    】

砀山县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章来源: 砀山县科学技术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12-30 10:11
字体大小:【    】


2024年,砀山县科技局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立足工作职能,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改善工作做法,以年初工作计划为抓手,贯彻落实2024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一)全面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深入实施《砀山县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方案(2023—2025年)》,组织召开省级创新型县建设工作推进会1次,协调会7次、业务培训会4次,全面贯彻落实全县科技创新和省级创新型县建设工作任务。

(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一是创新主体提质增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形成推荐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服务指导工作。2024年,组织2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年底高企保有量预计可达43家、预计净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155家企业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常态化指导企业开展研发。20241-11月份,全县规上工业填报研发费用2.18亿元;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1.37亿元,增速11%。三是规范指导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填报。20241-11月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速12.7%,始终保持全市先进位次。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一是支持省、市科技项目申报工作。1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获批立项;1个省科技攻坚计划项目获批立项,2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获批立项。二是聚焦我县产业,着力推进基层农业科技创新。2024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54名,其中15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39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开展线下培训1151场次,培训人次18377人次,促进农户增收1505万元,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层科技人才,为水果种植加工、畜牧养殖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打造科技创新好生态。一是印发《2024年度砀山县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工作推进方案》,组建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服务队伍,深入全县科技类中小企业,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存在困难等要素逐企开展走访服务。二是实施孵化器平台梯队建设机制,指导幕天冷链为申报市级孵化器、壹度为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做好准备。三是高质量推动研发平台建设,建成 2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四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难题为目的,组织3家企业与高校专家签订科技副总协议。四是抓好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组织科技工作者进村入户,确保科技信息全覆盖,及时做好科技政策宣传解读。全县投入经费10.5万元,开展科普活动109次,共有1278名科普工作人员参与,服务群众54131人次,活动期间开放科普场馆1座,科研机构2个,开放老年大学1所。

二、省市考核指标落实情况

(一)2024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科技局承担31级指标,82级指标。

一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该指标包含3项二级指标,分别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包含绝对值和增速)、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两清零完成比例。2024年该指标综合排名预测全市第三(2024年考核2023年数据)。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填报总量3.14亿元,核定数据1.37亿元(总量全市第五;增速11%,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0.5%(全市第五),两清零完成比例100%(全市第一)。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该指标包含3项二级指标,分别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和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2024年该指标综合排名预测全市第三。截至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3家;获批2个省级创新平台;1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获批立项;2个市级创新平台待公示。1-11月份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9.6928亿元,输出8.6559亿元,全市第三。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数:该指标包含2项二级指标,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24年该指标综合排名预测全市第二。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预计可达43家,增速38.7%,全市第21-11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8%,全市第2预计1-12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5%,全市第2

(二)省考核指标: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农业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农业科技支撑:深入贯彻落实工作机制,季度调度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专题研究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完善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指导各级科技特派员扎实推进一对一服务、高质量填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平台。今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54名,其中省级15名、县级139名。为加快四新成果转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在项目申报方面,省级科技特派员吴学凤与梨多宝联合申报2024年安徽省科技攻坚计划项目,获得省财政资金支持200万元。在省级、市级媒体上发0表科技特派员有关报道10篇。该指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的一项,不作单独排名。

三、存在问题

(一)创新发展政策扶持引领作用不够明显。我县现使用的科技创新政策还是《砀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砀政秘〔201990 号文件,部分政策不适应当前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政府性创新投入总量偏小,奖励政策兑现不及时,目前仍有惠企政策资金880余万元未兑现到位。

(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难以持续提升。目前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已进入瓶颈期,再加上红润铜业减产,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难以为继,甚至会出现降低、负增长情况。

(三)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差距。2023年研发费用投入增速虽然快,但是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与全省、全市平均数值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四)科技创新载体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我县支撑人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建设短板突出,缺乏先驱性的公共创新服务大平台,产业引领作用不强。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多为政府行政推动,依托企业打造,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资源整合度不高,在为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创新服务、解决共性难题等方面的作用还不够突出。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建立产学研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提升研发投入奖补比例、产学研融合项目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争取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亿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全力提升我县创新投入指数。

(二)推进产业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宽本地产业合作路径,促进资源共享与技术合作,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55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

(三)深耕科技人才沃土。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与西湖区结对共建机遇,支持沪苏浙高校院所与我县企业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转化科技成果,为提升企业创新力、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建立技术需求库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技术成果供应库,促进知识与技术的共享与交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科技项目、人才引进、共建研发平台等为载体,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四)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凝聚部门合力,责任部门之间强化联合联动,及时分析研判科技创新形势,常态化监测和评估创新能力数据,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工作举措,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精准服务。高质量建成1个创新平台,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