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砀山县教育局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浏览量:   字体:【    】

砀山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 砀山县教育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1-05-14 10:49
字体大小:【    】

砀山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 “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校:

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特制定《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迅速贯彻落实。

 

 

 

砀山县教育局

202157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有关要求,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现就加强全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强化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行睡眠监测考核,确保学生睡眠充足;细化手机监管措施,营造学校安静的读书氛围;规范推荐读物目录,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管理; 完善体质管理要求,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内容。

二、领导组织

成立砀山县加强中小学生 “五项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长:冯勇

副组长:陈凤娟  赵先荣

  员:王    房振永   

        贾彬雨  王士峰  代效敏

        汪自领  朱晓辉  张传文

三、实施方法及步骤

)加强作业管理

1.   强化作业统筹。各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普通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2.   重作业设计。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工作体系,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 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

3.    范作业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以教材课后练习、学校统一 征订的教辅资料为主,其他课后的探究性学习、习作练习、阅读及书写训练等学业安排布置,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及课程实施情况安排。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特别是教师不得通过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

4.   肃作业批改。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要求学生对错误作业及时订正及时做好向学生的反馈、答疑等工作。特别是要注重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好答疑辅导工作。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

二)加强睡眠管理

1.   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挤占学生休息时间。

2.   筹学校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 7:50高中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 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3.    合理安排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晩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晩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4.    加强睡眠监测督导。教育局指导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加强手机管理

1.    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   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要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 或提供其他便捷家长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需求。

3.    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 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4.    强督导检查。教育局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 加强读物管理

1.     激发阅读兴趣。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     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通知》执行。 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 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3.     加强图书室(馆)建设。要加强中小学校图书室(馆)建设, 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室(馆)的使用率。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4.     立督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教育局将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同时将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情况纳入督导范围。

五) 加强体质管理

1.              配齐专业教师。各中小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

2.    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3课 时,普通高中每周2课时体育健康课。鼓励有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体育课堂要严格落实“健康知识+基本 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确保指导运动技能符 合要求,运动量达到要求。

3.    展体育活动。学校要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综合性体育节,大力发展校园特色体育项目,加强专项体育人才培养。中小学校要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 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4.    合防控近视。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 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 0分钟。

5.     好体质检测。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并将测试成绩及时录入系统,保证上报率100%及格率不得低于 85%优秀率不得低于8%。完善学生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台账, 针对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改善计划,健全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 闭环体系。

6.   强健康教育。改善学校教学、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加强学生营养配餐管理,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7.    全责任机制。教育局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积极推广中小学校选聘“健康副校长”。中小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四、工作要求

1 .提高思想认识。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 体质“五项管理”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各学校要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增强工作使命感、 责任感、紧迫感,细化工作措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确保工作 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2.           强宣传引导。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并通过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使“五项管理”制度家长知晓学生熟记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使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五项管理”制度,形 成家校共育合力。

3.        格督查考核。县教育局将加强对各中小学校“五项管理”的督促指导,确保“五项管理”落实落细。同时,将“五项管理”纳入对各中小学校教育体育重点工作督导考核内容,学校校长是“五项管理” 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职尽责。对“五项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程序严格追责问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