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砀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规划计划
浏览量:   字体:【    】

关于砀山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文章来源: 砀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浏览量:发表时间:2021-08-30 15:57
字体大小:【    】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砀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进展顺利,新阶段现代化美好砀山加快建设。

(一)政策实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及时解决市场、企业、生产实际困难。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力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较高速增长态势。我县整体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上半年我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68亿元,增长11.9%,实现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69亿元。夏粮总产22.35万吨,增长4.1%。

(二)科技创新持续攻坚,产业新动能逐步显现。科技创新“151”工程、双创工作等有序推进。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70.3%、160.1%,均居全市第一位。全县有研发项目的规上企业51家,上半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760万元。兴达罐业“皖北特色水果制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半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2.1亿元,增长12.6%。技改投资增长11.8%。圣沣食品列入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重点调度企业,完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1.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5.7:31.5:52.8。

(三)深入贯彻内需战略,有效刺激发展新增长点。积极推进“双招双引”工作推进,上半年新签约工业项目3个、总投资4亿元,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1.2亿元。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13个、续建项目28个,完成投资52.6亿元,红润铜业年产7万吨铜产品、佑邦新材料、实验小学新政路分校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地方专项债券资金7.12亿元、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820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1%,民间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亿元,增长23.9%,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梨花节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双马”赛事、自行车骑行、直播大赛等活动如期举办,上半年入境旅游人次达7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亿元。

(四)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持续压减行政审批流程,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帮办代办等新形式,上半年办件覆盖率99.8%,平均办结时限1天,居全市第一。推进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探索跨区域商事制度登记服务模式,与毗邻单县、虞城县、丰县签订企业开办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执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及简易注销容错机制,上半年新增中小企业1600余家。持续扩大信贷投放总量、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利率,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96.79%,普惠小微企业平均利率进一步降低。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开展土地确权成果应用。

(五)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加紧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东进南扩、西展北优”城市总体发展思路。西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初稿)基本编制完成。砀山通用机场已完成投资1.8亿元,占总工程量的80%,S401公路工程基本完工,城市排水防涝基本竣工,人民西路、人民东路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县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正式开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县共谋划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95个,其中农业产业类项目51个。2021年度8个美丽乡村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专项行动,无锡固亚德电力设备预制舱等6个长三角区域转移项目落地开工,南通思凯林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砀山酥梨区域公共品牌”高铁冠名列车,5月底在上海站首发。认真贯彻落实《宿州市与徐州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徐州经济开发区商谈共建产业合作园区。

(六)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绿色转型发展。认真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半年我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0.8%,固口闸和故黄河出境断面水质在地表水IV类以上。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用地面积使用率持续下降。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2%。全面实施黄河鲤保护区“十年禁渔”。

(七)持续改善民众保障,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上半年累计接种疫苗57.44万剂次,提前完成第一剂次和第二剂次接种任务。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46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8019元、8437元。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参保人数进一步扩大。累计医疗救助21.3万人次。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90个维修改造项目、23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7所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智慧学校实现常态化使用。共建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创建韩从辉劳模工作站,县医院骨科加入淮海经济区创伤救治专科联盟会员单位。县医院三期内科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竣工,县精神病医院投入使用,5家基层卫生院扩建项目实施,16家村卫生室开工建设。低保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率达100%。

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进一步提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全县范围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但同时我们仍面临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困难,与周边地区相比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城镇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差距。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推进,促进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纳入安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我县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批“双招双引”项目相继落地,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意见

(一)紧扣政策落实促进经济稳定向好。一是强化经济运行过程管控。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原则,重点关注发展短板,精准查找落后原因,提出合理应对措施。二是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加大政策宣讲、要素对接、纾困解难、环境提升等活动。持续做好领导干部包保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做好企业护航员、服务员。三是落实好促进实体经济各项举措。大力推广“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融资方式,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推动减税降费、降低成本、金融支持等降本减负政策落实到位。

(二)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分别达到15家、18家。积极培育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做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库工作。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壮大服务业骨干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贯彻落实《宿州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加快推进中邮农产品基地仓储物流中心、亚琦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三是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编制出台《砀山县果蔬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促进果蔬食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

(三)贯彻城乡融合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高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二是积极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建设。以创城为契机,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小区环境整治提升等提升行动。三是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督查调度,有序推进城区道路、保障房等重点工程。四是全面推进农村产业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辣椒、西甜瓜良种繁殖基地建设。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2021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实施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城乡客运一体化项目开工。

(四)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潜力。一是积极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制定《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政策措施任务分工。积极谋划一批重点平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二是重点推进“区块链接”工作。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与徐州经济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产业合作。探索开展园区“标准地”改革等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创优园区营商环境。积极寻求与沪苏浙城市(区)开展结对共建。三是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文件,明确招商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积极承接制造业、新兴产业转移,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四是积极贯彻落实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我县省际交界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谋划一批跨区域道路、现代物流等项目。

(五)强化高质量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强化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月度调度工作,组织项目参展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立投资项目清单,强化项目谋划、招引、纳统、推进等工作,协调落实项目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形成有效投资。二是突出抓好投资重点领域。持续关注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房地产投资等重点领域,确保应统尽统。通过实施“双招双引”工作,招引一批项目质量高项目,做到做大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确保投资后劲足。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聚焦“两新一重”、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全面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六)推进改革攻坚优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新模式。二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意见。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积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有效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化工作,确保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900家以上。

(七)强化环境保护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一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二是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巡河、巡林。长效落实黄河鲤保护区“十年禁渔”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是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

(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一是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积极稳妥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二是营造就业创业发展氛围。常态化开展“2+N”招聘,大力推行网络招聘活动,推动招工与招才并举。通过创业培训班、创业大赛、创业担保贷款等方式支持创业。三是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实小分校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前期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质职普比。四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积极对接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加强薄弱科室建设。完成8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水平总体平稳。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隐患,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

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全力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