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砀山县应急管理局 > 回应关切 > 主动回应
浏览量:   字体:【    】

请砀山各镇(园区)、村(社区)查收!

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02-04 14:25
字体大小:【    】

为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月1日,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技术指导方案,指导各镇(园区)参照技术指导方案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冬季蔬菜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寡照天气

技术指导意见

为有效防范应对冬季灾害性天气,促进蔬菜稳产保供,特提出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意见如下

一、防范应对持续低温寡照天气技术措施

1.加强保温蓄热。冬季低温寡照天气来临前,可在设施内加设二道膜、小拱棚等进行多层覆盖,注意农膜与蔬菜之间要保持10厘米以上距离,防止叶片触及农膜而发生冷害。可在蔬菜行间撒施谷壳灰、草木灰、火土灰、麦糠等,或用秸秆、稻草等覆盖在畦面和蔬菜上,减轻低温危害。条件允许可用地热线、电热丝、空气加温线、火炉、热风炉等进行增温。

2.尽量增加光照。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在设施内安装补光灯补光,每日补光4小时。无人工补光的设施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覆盖物,以保证光照时间。温室可在北墙张挂反光膜改善北部光照,并在温度适宜时及时通风,减少棚膜表面水珠,增加温室内光照。

3.加强生产管理。低温寡照天气下,尽量少浇水追肥。若蔬菜表现缺水萎蔫,应选择在晴天时进行膜下滴灌或膜下浇小水,并随水追肥。可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进行抗冷诱导,并加0.3%复合肥和0.2%氨基酸钙。

4.合理控湿防病。温室或大棚要及时进行通风,降低空气湿度,通风应在晴天中午进行。冬季低温寡照往往伴随高湿,寒潮过后随着温度上升和湿度加大可能加重叶菜灰霉、猝倒、菌核等病害发生,要及时喷施广谱性杀菌剂,摘除病叶、老叶、黄叶,防止病害蔓延。

二、防范应对冰雪灾害天气技术措施

1.维护加固设施。及时维护加固设施,压牢压实棚膜,检查并修补破损和裂缝棚膜。老旧设施或跨度较大、骨架已变形的设施,应支设立柱支撑加固,防止下雪时棚室坍塌。尽早对增温、补光、除雪等设备和电路进行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强降温来临前,可在温室采光面覆盖保温被,内部增设防寒幕。露地蔬菜在冰雪灾害来袭前,可将塑料薄膜、无纺布或遮阳网等覆盖材料直接覆盖于蔬菜植株之上,天气转好后及时撤去覆盖物,但注意冰雪天气结束当天不宜立即撤去覆盖物,避免冰雪消融引起极端低温伤害蔬菜植株。

2.合理施肥护根。冰雪灾害来临之前,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硝酸钙+1%葡萄糖混合液或0.5%氯化钙+1%葡萄糖(也可用0.01%芸苔素内酯20003000倍液或1%白砂糖)混合液,增强植株抗性,促进恢复生长。采用“壅土护根”方法,在畦沟或植株行间撒施适量的农家肥,中耕时将土和农家肥培于蔬菜根旁,既提高地温,又能为蔬菜提供营养,增强植株耐低温能力。

3.及时清沟扫雪。冰雪期间及时清扫设施顶部及周围的积雪。冰雪灾害后,露地蔬菜易出现土壤湿度过大造成沤根,叶片表面也易受冻害。要尽快疏通清理沟渠,加快排水,降低菜田地下水位及土壤和根际湿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要加深沟渠,加挖排水沟,促进排水。

4.适时揭被透光。天气转晴后适时揭开保温被,应采取三段式揭被法,即从小揭到大揭再到完全揭,以防蔬菜因突然见光导致叶片急性萎蔫,造成损伤。若发现蔬菜萎蔫,可喷施清水或1%的海藻酸溶液。

5.加强病害防控。冰雪灾害期间,设施要严格控制室内空气湿度,适度放风降湿。宜选用烟剂、微粉剂防治低温高湿病害。灾害过后,蔬菜植株抵抗力弱,易发生病害,特别是叶菜类蔬菜极易发生软腐病、霜霉病等,要及时清除田间死株、病株及受冻植株,喷洒一次甲托、百菌清等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杀菌剂,强化病害预防。

6.做好抢收抢播。灾害来临前,抓紧抢收成熟蔬菜、生长点或心叶受冻及变色的蔬菜,减少损失。严重受冻的菜田,应在天晴时抓紧翻犁,待气温回暖后改种小白菜、春菜、生菜、芥菜、菠菜、茼蒿等速生类蔬菜。


畜牧业应对寒潮暴雪天气技术指导意见

冬季气温受强冷空气影响,常出现大范围寒潮降温过程,雨雪和大风寒流,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有效应对寒潮天气,保障畜禽安全过冬,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加固和修缮畜禽棚舍。立即对畜禽棚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加固,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棚舍,及时转移畜禽,防止发生坍塌事故。因灾损毁圈舍一时难以修复的,要就地取材,采用树杈、玉米秸秆、薄膜等材料,修建简易圈舍。及时清理积雪,减少畜禽棚舍承重,防止被暴雪压塌造成人畜伤害。

二、做好保暖防冻。及时添置防寒保暖设施设备,合理采取圈舍密闭措施,做好畜禽保暖越冬。牛羊舍和开放式的猪禽舍要挂好草帘或盖上塑料薄膜等,以提高舍内温度。同时,可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段开展畜禽舍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防止呼吸道疾病发生。

三、强化饲养管理。做好饲料营养调控,提高畜禽御寒能力。在保障饲料营养全面的前提下,应在畜禽日粮中适量添加能量饲料(如玉米、油脂等),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左右,以保证能量消耗,提高畜禽自身御寒能力。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剂及免疫增强剂,减少应激反应。饲料饲喂前应仔细检查,不用霉变饲料饲喂畜禽,防止中毒。注意饮水卫生,尽量给畜禽提供温水,避免因饮用雪水造成传染性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和孕畜流产。

四、加强饲草料储备和畜禽销售。备足饲料、农用薄膜等物资,做好饲料、取暖燃料、疫苗、消毒药品、消毒设施、抢险工具等应急物资储备,防止因道路损坏、运输中断等导致的饲料等物资短缺。针对可能出现的饲草料等投入品及出栏畜禽调运困难,要组织做好产销衔接,畅通运输和销售渠道,维护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

五、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进行畜禽、养殖场所、周围环境消毒灭源。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做好畜禽免疫和补免工作,加强疫情巡查。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及时上报属地畜牧兽医部门,并严格落实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防扩散蔓延。近期要特别注意做好牛羊口蹄疫、非洲猪瘟、禽流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防范。及时对死亡畜禽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可采用洒生石灰深坑填埋或焚烧等方式,确保灾后动物疫情平稳


小麦越冬期防冻田管意见
今年秋种以来,我县气温比常年偏高,小麦生长发育较快,部分田块出现旺长现象,加之最近气温陡降,小麦极易发生冻害,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但也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一、发生冻害的原因
1.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C,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快,抗冻性降低。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C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2.耕作因素。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种落土较深,田土坷垃大,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加之播后镇压不到位,不利于根系下扎,形成弱苗。冷空气易侵人土下,冻伤根系。另外,三沟不配套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3.肥力因素。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月小生长缓慢,分孽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二、预防冻害的措施
小麦冻害包括冬季冻害、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三种类型,其中尤以3、4月份出现的春霜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重。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减轻或防止冻害。
1.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首先,小麦在播种前要亩施有机肥1吨,尿素20-25公斤,磷肥40-60公斤。以上三肥配合,随耕一次性底施。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其次,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要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茅试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85%;要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最后,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
2.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及时进行镇压,也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麦苗生长。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孽和根系生长。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
3.适时冬灌,增强麦田抗寒能力。适时冬灌,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并切可以为小麦春季生长蓄足水分,达到冬水春用,春旱冬防的效果。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C,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长大孽、育壮苗。冬灌耍以气温在4C时浇水为宜,如果气温低于4°C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
三、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冻害后的麦田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洒生长素等补救措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萎的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孽成穗。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蓄水提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弥补冻害损失。


梨园应对雨雪冰冻减灾技术措施
为及时做好防范梨园雨雪冰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减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提前防御。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天气走势和预测预报,及时作出研判,提前做好防御所需要使用的振雪工具、梨园沟渠疏浚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农业气象灾害危害。
二、做好棚架修固。针对棚架栽培和架设防鸟网的梨园,防止棚架设施积雪压垮风险,在雨雪冰冻天气来临前,做好棚架设施巡检、加固工作,及时修复破损的棚架,并做好棚架加固。
三、做好防鸟网维护。对于架设防鸟网的梨园,至目前网未收起的,尽可能将网收起;未能及时收网的梨园,防止下雪网上积雪,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若遇到下雪时,同时人工振动或抖动网,使网上积雪落地,或遇大雪暴雪时,振动或抖动网雪来不及时,可选择破网保护网架,并防止网积雪过重压塌棚架设施、防鸟网,进而压断树枝干。
四、做好清沟沥水。冬季把握晴好天气时机,及时做好梨园四周沟、行间沟、渠堵塞物的清理和疏通工作,确保梨园内外给水和排水系统通畅,降湿排渍,防止冬雨雪天气梨园发生渍害涝害现象,减轻涝渍害与前期寒冻害的叠加影响。
五、做好树干涂白。冬季对梨树主干进行涂白,提高树体防冻能力。涂白前先刮去树皮上的粗翘皮和苔薄等寄生物,对树皮缝(蚧壳类和黄粉虫等害虫越冬的场所)可用铁刷子刷除干净,之后均匀涂白。涂白剂配制方法:水100公斤、生石灰20~30公斤、硫磺粉2~3公斤、食盐1公斤、动植物油0.4~0.5公斤,先将生石灰溶于化开,再加硫磺粉、食盐、动植物油,搅拌均匀用。视涂白剂的白度轻重适当增减生石灰比例。
六、做好综合管理。秋冬季科学合理增施有机基肥,增强树体抗性。冬季做好清除梨园内枯枝、病虫枝、落叶、杂草,并集中销毁或深埋。冬季修剪时,及时清理园区修剪枝条,剪口较大的部位极易造成病虫侵害,应注意防护。树体受冻后,抗病虫能力降低,要及时喷洒安全农药进行防治。


桃园应对低温技术措施
为及时做好防范设施栽培的桃树雨雪冰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减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维护加固设施。及时维护加固设施,压牢压实棚膜,检查并修补破损和裂缝棚膜。老旧设施或跨度较大、骨架已变形的设施,应支设立柱支撑加固,防止下雪时棚室坍塌。尽早对增温、补光、除雪等设备和电路进行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强降温来临前,可在温室采光面覆盖保温被,内部增设防寒幕。
3.催芽期的温湿度管理。桃树休眠期过后,一般在元旦前后开始升温催芽,大约经过40-45天的逐步升温时间,桃树可进入初花期。此期白天温度保持在15-24℃,晚上大于5℃,空气湿度80%。第一个10天,白天13-15℃;第二个白天16-19℃;第三个白天20-22℃;第四个白天22-24℃。白天温度严禁超过25℃,最低温度不能低于4℃。
4.开花期的温湿度管理。花期至花后7一10天,一般桃品种开花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8-23℃,严禁超过25℃,晚上必须保持在5℃以上。有些桃品种花期温度要求低,否则坐果率不高。像83黄桃、中油16、中油18等品种花期最高不能超过20℃;湿度控制在50-60%。
5.幼果膨大期和硬核期的温湿度管理。幼果膨大期和硬核期的白天温度控制在23-25℃,一般不超过26℃,晚上12-15℃。湿度保持在50-60%
6.果实膨大期温湿度管理。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要求25-28℃,控制在30℃以下。晚上温度在10-15℃。湿度60-70%。
5.果实成熟期温湿度管理。果实成熟期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下,晚上10-15℃,湿度同露地桃。


大棚草莓应对低温技术措施
近期出现的低温雨雪天气,可能会导致草莓花和幼果产生冻害,严重时会影响草莓产量。为此提出以下抗寒防冻技术措施。
一、适时覆盖和保温
当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低于零下时覆盖第三层薄膜;当夜间最低气温低于零下8度时覆盖笫四层薄膜,或在大棚外围提前增加覆盖设施(如草帘、保温被、无纺布等),高度在1.2米以上,主要技术方法如下所述:将薄膜双折,宽度1米以上,夹放在第一层大棚膜内侧(钢管和薄膜之间),沿着大棚四周全部拉严拉实,绝对不留漏风缝洞。拉裙膜必须接触地面平地拉起。
二、必要时辅助加温
在三膜覆盖栽培情况下,当外界最低气温低于零下六度时,建议采取加温保花保果措施,在确保草莓大棚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宜采用在大棚两层膜之间喷井水、棚内电加温通暖气、使用环流风机、燃烧液体酒精或竹炭等加温方式,严禁在棚内使用燃煤加温等违规操作,坚决杜绝煤气中毒事故发生。
三、维护加固设施。及时维护加固设施,压牢压实棚膜,检查并修补破损和裂缝棚膜。老旧设施或跨度较大、骨架已变形的设施,应支设立柱支撑加固,防止下雪时棚室坍塌。尽早对增温、补光、除雪等设备和电路进行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强降温来临前,可在温室采光面覆盖保温被,内部增设防寒幕。
四、严格规范操作
1.为提高大棚温度,除阴雨雪天外,无论外界气温多低,白天都要揭开大棚内层薄膜,提高草莓大棚内光照强度,促使棚内升温。南北向大棚内层棚膜必须全揭开。揭开大棚内层后,应当关闭大棚外层簿膜,待温度上升后再打开最外层薄膜通风降湿。降湿结束后应先关闭最外层棚膜,再覆盖内层棚膜,尽可能廷长光照时间。
2.采用电加温要注意用电负荷满足最大用电功率安全要求,以防发生火灾,接线端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操作时要两人一组,一旦发生触电,另一人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后施救,严禁在通电情况下施救。
3.采用酒精或竹炭等燃料加温时,燃料装置必须能够保证燃烧7小时,夜间不得进棚添加燃料。若在夜间添加燃料,必须两人同行,一人进棚操作,一人在棚外观察。


葡萄园抗寒防冻减灾技术措施
为做好葡萄园抗寒防冻减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综合预防措施
1.及时浇灌防冻水。灌溉防寒水,对提高葡萄树体的抗寒力有重要作用。在低温来临前,浇灌防寒水,可以溶解大量的树体养分,树体内部冰点降低,提高了树体的抗寒能力。同时,在寒冬期间,灌溉水分对保持低温稳定有促进作用,防治根系受冻。
2.喷施防冻剂。植物防冻剂又被称为植物抗冻剂是一类含有植物激素的植物营养液和微量元素的防寒抗冻植物叶面肥。在冷空气来临前,对果树喷施,可以增加树体抗寒性,从而减轻冻害。注意配合其他防冻措施,5℃以下时禁止使用,以免加重冻害。
3.树干涂白防冻。将葡萄主干均匀涂白,使树体温度变化稳定,既防冻,又能杀死隐藏在树干中的病菌、虫卵和成虫。涂白液要干稀适中,以涂刷时不流淌为宜。涂白液的配制比例:生石灰100份、硫黄粉10份、食盐10份、植物油1份、清水200份(以质量计),混合均匀即可。
4.地面覆盖防护。利用稻草、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塑料薄膜等覆盖葡萄,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散失,能提高气温1~2℃,该法防冻时间长。
5.根茎培土防冻。葡萄根茎最难抵挡寒冷的侵袭,尤其是幼龄树,更易遭受冻害。因此,必须在结冻前于树体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交界处培土,厚度30厘米左右,来年化冻时撤除。
6.设施检查维修。棚栽葡萄及时关注天气,在冻害到来之前,检查棚膜,及时修复破损,测试卷帘机是否正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二、葡萄常见冻害症状
1.枝蔓冻害症状。枝蔓轻微冻害表现为髓部、木质部、芽眼变褐色,但形成层仍为绿色,明年萌芽偏晚,生长势弱;严重冻害表现为形成层和木质部全部变褐色,芽眼极易脱落,枝蔓枯死开裂。
2.芽冻害症状。芽轻微冻害表现为芽轻度变干,轻微抽缩变小,春季萌芽晚,萌芽后发黄、瘦弱;严重冻害表现为芽抽缩严重,芽变干瘪,易脱落,春季不能萌芽。
3.根系冻害症状。根系轻微冻害表现为表层吸收根死亡,主根正常,深层根无死亡;严重冻害表现为表层根多数死亡,深层根部分吸收根死亡。
三、冻害补救措施
1.避免二次冻害。受灾后尽早清理植株上的积雪以防冰冻。受冻葡萄园区,加强恢复树体机能的同时,还要避免新一轮寒潮重新危害树体。要加强防护意识,根据情况采取早春灌水、喷防冻液等措施避免再次受冻。
2.合理修剪措施。冻害发生后,要采取稳妥的管理措施,不要急于剪截,待发芽后看情况而定。当葡萄冻死的根量达50%以上时,地上部一般很难恢复,应当在根颈处平茬,让其再萌发新蔓。一般受冻到哪里就回缩修剪到哪里,因为部分葡萄结果母枝仅上部主芽受冻,下部可能有2-3个冬芽未受害。从结果母枝上直接剪掉受冻部分,促使结果母枝其它冬芽或隐芽萌发,维持当年产量。
3.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发芽迟,发芽不整齐的植株,结合施肥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葡萄树体内部的含水量,每次灌水要灌足灌透,水分浸透到主要根系分布层。发生冻害后的葡萄苗待新芽长到8片叶左右时,视墒情及时灌水并追施氮、磷、钾、钙等平衡型优质肥料,以促进受冻树体尽快恢复。注意应多追施钙肥,以提高树体抗病力,减轻病害。每亩每次用优质平衡型水溶肥5公斤,20天施1次,肥水结合。
4.摘心促壮枝条。抹除不带花芽的多余新梢,初步定梢。开花前3-5天进行新梢摘心,一般主枝穗前留6-8片叶摘心,副梢后留1-3片叶摘心,生长势较弱或停止生长的副梢保留,有利于稳定树势。
5.适当控制产量。对受冻害较轻的葡萄树,疏除部分结果枝或疏除果穗,每枝蔓留一穗果,减少结果量,适当控制产量。对于过多的新梢、芽要及时疏除,增加营养积累,增强树势。
6.加强病虫防治。葡萄受冻后,导致树体衰弱,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应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剪除受冻枝梢后,伤口面积大,要及时进行伤口保护,预防感染白腐病等病害,可用50%福美双1500-2000倍保护剂、20%苯醚甲环唑3000-5000倍治疗剂和吡唑醚菌酯交替使用。对黑痘病、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及绿盲蝽象等病虫害,要注意及时药物防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