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砀山梨飘香,梨果蝶变产业旺。在这片酥梨之乡,传统果业正在悄然升级,一场围绕“一颗梨”的产业升级正火热进行。从田间地头到现代化车间,从单一的鲜果销售到琳琅满目的精深加工产品矩阵,砀山梨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身价倍增”之旅。
砀山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加工梨罐头。
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砀山梨成功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和单一鲜销的桎梏,催生出梨罐头、梨膏、小吊梨汤等200多款创新产品。这些“砀山制造”不仅漂洋过海成为海外餐桌上的“中国味道”,更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
梨罐头“出海”受热捧
走进砀山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砀山酥梨,经过清洗、削皮、去核、蒸煮等一系列标准化、精细化的工序,在精准控温下最大限度地留存了梨的本味与营养。随后,它们被迅速称重、装罐、封口、杀菌,最终,一排排包装精致、品质上乘的梨罐头整齐地下线,等待着被装箱打包,发往各地。
公司车间主任范秋香告诉记者:“现在车间正开足马力赶制海外订单,每条生产线都是11小时不停歇运转,每天生产加工36吨梨。我们对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特别是糖分、酸度等核心指标,确保每一罐产品都符合国际标准。”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砀山梨罐头成功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据了解,该公司的梨罐头产品已顺利进入欧美10多个国家及地区,今年以来,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年产能达2万余吨。在企业的成品仓库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新下线的梨罐头装箱打包,这批即将运往欧美市场的梨产品,彰显了“砀山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梨产品“百花齐放”受青睐
走进安徽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吊梨汤生产车间,浓郁醇厚的梨香瞬间将人包裹。在这里,传统的中式滋补智慧与现代食品工业技术完美融合。
“入秋以来,天气转凉,我们的车间就进入了全年最繁忙的生产高峰,12小时连轴转是常态。除了经典款,我们今年创新推出的橙子口味小吊梨汤也迎来了爆发式热销。我们班组30人专门负责从炖煮、灌装到封口、杀菌的全流程作业,日均产量稳定在三万碗左右,全力保障订单按时交付。”小吊梨汤生产车间班长李良指着身旁正在忙碌的同事们说道。
一旁的梨膏棒棒糖生产车间,熬煮浓缩后的梨膏质地浓稠,散发着自然的焦甜香气。这些琥珀色的膏体经过熬糖、塑型、冷却等一系列充满匠心的工序,摇身一变成了造型可爱、深受儿童喜爱的健康棒棒糖。
入秋后,安徽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全面的生产高峰,梨膏、小吊梨汤、梨膏棒棒糖三条主力生产线全线满负荷运转,订单已排至12月底。当前,公司梨膏的瓶装日产量约5万瓶、袋装20万条,小吊梨汤的日产量也达到3万多碗。这些凝聚了砀山梨精华的产品,不仅通过传统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还在抖音、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同步热销,成为众多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的新选择。
安徽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小吊梨汤。
“一颗梨”撑起百亿大产业
砀山梨的“身价倍增”并非偶然,而是砀山县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出的硕果。该县以数字化改革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双跨融合为战略牵引,打出了一套包括种质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培育、技术创新、标准种植、精深加工、数字应用、农文旅融合在内的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推动砀山酥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如今,以梨多宝、龙润堂、倍佳福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投产,它们如同强大的“引擎”,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引领下,砀山梨的精深加工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开发出梨罐头、梨汤、梨膏、梨汁、梨醋、梨酵素等200多款高附加值新产品,形成了一条从源头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市场营销和农文旅体验的完整产业链,成功推动梨产业从“零散加工”向“全链深耕”的跨越。
目前,砀山酥梨全产业链总产值已高达127.43亿元,其区域品牌价值更是攀升至190.64亿元。小小的一颗梨,已经从一种季节性的农产品,成长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带动数十万果农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文/图 记者 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