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精准治污、精细化管控为抓手,聚焦异味扰民治理,通过“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管控”组合拳,全力打好异味扰民治理攻坚战,切实增强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精准监测追根溯源,锁定异味“病灶”。依托“人防+技防”立体化监测网络,精准定位异味源头。组建专业执法监测队伍,运用嗅辨监测、便携式仪器检测等手段,对企业生产车间、废气排放口、信访投诉推送点位等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通过“闻气味、看排放”初步锁定异味排放源。另一方面,引入走航监测车精准定位异味浓度高值区,锁定异味污染源头,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今年以来,共巡查监测30余次,通过精准监测发现异味问题线索7条,为靶向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精准施策,开出治污“良方”。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异味产生特点,实施“一企一策”精细化治理方案。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从工艺改进、污染治理设施升级等方面进行全面“会诊”。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治污设施,通过生产动线合理设置,对集气罩位置、风速、尺寸等进一步规范,淘汰低效收集设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推动安装高效异味净化装置。促成11家企业进行异味治理设施升级改造,设施升级改造投资额800余万元。建立治理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企业治理情况进行回访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成效。三是精准管控,织密监管“网络”。不断完善异味治理长效机制,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清新空气,为群众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环保热线、网络平台等,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异味问题线索,形成“群众举报-部门响应-快速处置-反馈回访”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异味共防共治,严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味污染源,紧把源头管控、排放管控与沟通反馈关,切实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开展异味治理专项执法行动,对偷排偷放、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形成有力震慑。今年以来,开展异味扰民专项执法行动3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起,整改问题31个,切实以执法刚性守护空气质量安全底线。持续开展线上巡查,监督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转。扩散条件不利时督促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减少污染物排放,避免异味影响群众。今年上半年,异味投诉量下降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