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是春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砀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26学校(含教学点)营养午餐如期正常开餐,全县5253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上了卫生、热乎、营养均衡的营养午餐。砀山县自2017年9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严把“七关”,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享受着教育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
强化组织领导,把好制度关。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把这项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各学校领导小组因校制宜,制定完善《食品储存保管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名制信息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和《领导陪餐制度》等制度并上墙,促进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强化常规督查,把好卫生关。为保障新学期第一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开餐,砀山县提前谋划、精心安排,食堂从业人员在符合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后提前到岗,对食堂卫生进行不留死角的彻底大扫除、对餐厨具进行彻底消杀,彻底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执行,坚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合理设置食堂各功能间,保持干净卫生,落实防蝇、防尘、防鼠“三防措施”,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成立食品安全工作小组,不定期对食堂进行巡查并做好相关记录;邀请市场监管、卫生防疫等部门到校检查、培训指导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学校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
强化基础保障,把好投入关。砀山县自2017年已累计投入2.7亿余元,用于新建学生食堂、旧食堂改造、小伙房改造、添置餐厨具等,食堂供餐率由最初的49.8%上升到目前的95.2%,下一步砀山县将继续加大投入,争取全面食堂供餐。
强化过程监管,把好安全关。食堂原材料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坚持索票索证并按照物品种类规范整理、建档备查。学校专人负责对所采购的物品进行检验,验收合格方可入库并做好登记。出库由具体负责领用人员做好登记与保管员双方签字后方可出库,做到手续齐全,管理规范。落实陪餐制度,当天值班领导、值日教师每天在学校食堂“陪餐”,实时了解当天饭菜质量、学生就餐情况,确保学生就餐安全并及时采集、反馈学生意见;每餐食谱进行带量带价公示,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严格执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
强化廉洁纪律,把好资金关。各学校严格按照财务部门要求对营养餐经费进行日清周核月结,学期末总结算。本着零利润的原则,确保“4+X”的膳食资金足额用于学生营养改善。严格实名制管理,明确管理对象,细化管理信息,严格管理规程,坚决杜绝虚报冒领营养餐资金的现象和行为。
强化节俭教育,把好习惯关。各学校把厉行节约纳入开学第一课的内容中,组织全体师生认真领会学习《关于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利用各种节日节点,持续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树立中小学生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
今后,砀山县将在政府保障能力、食堂建设、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供餐质量、学生食育等六方面推进“提质升级”;加快推动营养改善计划从“吃得上”“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均衡”转变,落实营养改善计划管理长效机制,让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成为师生乐享、社会满意的民生工程。(通讯员 于峰周 岳远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