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公开 > 砀山县人民政府(政府办)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浏览量:   字体:【    】

砀山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 砀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03-27 10:16
字体大小:【    】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砀山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落实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情况

(一)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任务部署,坚持政策调控和经济运行双向发力,推动经济复苏发展。制定分解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和“19”条接续政策措施,开展政策落实督导督查,确保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测调度,确保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落实稳投资各项工作部署,加强要素保障,顶格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7个。抢抓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机遇,推送城乡供水一体化、G237改建项目,争取项目建设资金2.27亿元。加大信贷支持项目投放力度,积极申报重点领域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融资5600万元。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印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2321”行动计划》,推荐企业纳入省市“白名单”机制,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强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印发《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实施“服务强县”战略,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农村建设,积极打造梨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优质果品、提高果品价格,切实提升农民收入。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制定年度173项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切实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打造服务型政府。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积极整合园区低效闲置用地申请“亩均英雄贷”。贯彻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正式与杭州市西湖区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党政代表团、县直部门、镇(园区)积极开展工作对接,在农产品展销、产业协作、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取得合作成果。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全面开展背街小巷、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重点领域整治,切实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稳妥有序推进街道设置,推动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快补齐农田水利、教育医疗等发展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投入衔接资金3亿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

(六)优化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控污减排、生态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清河行动、固体废物治理,着力开展中央、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质得到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不断提升。

(七)有力保障民计民生。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85%。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切实做好老年助餐、安心托幼、便民停车等行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快速高效处置涉疫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积极开展就业招聘、创业培训等活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稳增长各项工作,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一)政策落实落地见效,经济发展平稳运行。一是坚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应对工业、消费等重点领域发展困境,经济运行逐步回暖。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2亿元,增长4.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470元、17273元,增长4.4%6.1%。二是贯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举措,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退税降费2.14亿元。及时召开银企对接会、担保评审会、“税融通”联席会议,新增企业融资15.4亿元、提供担保贷款16.12亿元。开展“优环境、稳经济”、“企业家沙龙”等活动,举办本地企业沙龙产销对接会,全力保住市场主体。新增民营企业3103家,新增“四上”企业纳统60户。

(二)把握项目发展主线,有效投资不断扩大。一是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7个、竣工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99.24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砀广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城区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二是切实提升项目成熟度,加强调度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调度,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9528万元,支持第五中学扩建、新城老年养护院等项目建设。新增发行专项债券资金3.14亿元,支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等6个项目建设。

(三)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明确生命健康、绿色食品、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引进迈瑞医疗、山东润中等优质企业,积极吸引长三角等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县战新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1.4%。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二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获批省级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微谷多温层智能物流配送、爱泽供应链物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入选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获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新增网销千万示范企业5家,实现电商交易额66亿元。三是农业生产稳步提升,粮食总产31.73万吨。种植优质专用粮食35.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推进数字砀山建设,打造梨产业互联网平台,新增数字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6个、改造现代化梨园3000亩。全省数字乡村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16%。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1亿元,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

(四)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是正式与杭州市西湖区建立结对合作关系,西湖区来砀挂职干部、我县赴西湖区跟班学习干部已到岗到位。设立驻西湖区协调联络专项工作组,党政代表团、县直部门单位积极开展实地对接和招商活动,围绕干部交流、产业协作、教育帮扶合作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合作成果。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在西湖区设立农产品展销中心,销往沪苏浙农产品及加工品金额超过70.5亿元。跨区域交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通用机场建设基本完工,G237苏皖界至砀城北段开工建设,徐砀商高速公路开展前期研究工作。二是深耕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全面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加大招商项目管理。在长三角地区召开推介会、加大与沪苏浙商协会合作,全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实际到位资金123亿元。举办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医用材料与护理产品类别赛,组织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等展会。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家,进出口总额增长29.8%。三是推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探索“管委会+公司”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区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1%。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12.1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22家。实施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园区路网工程、智慧园区建设,推动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薛楼园区合并整合,提升园区综合发展效能。

(五)城乡建设加速融合,城镇化发展提质增效。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果蔬食品特色产业集群,酥梨小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带动农业人口就近就业创业。全年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3.9万人,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二是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重点推进城北和经济开发区融合发展,谋划建设砀中新校区、体育公园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改造提升老旧小区77个,建成保障性住房1291套。新铺设供气供热管道13.7公里,实施长输管线及门站建设,保障新建小区燃气管道全覆盖。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清理疏浚雨污管网。三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4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5公里,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完成2021年度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建设为农服务中心2个、为农服务站点50个,累计建设110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和便民网点,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六)改革创新有力推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获得电力、用水、用气领域服务,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1个工作日、施工许可3个工作日内办结,政务服务满意率100%。二是推动资本市场助力经济发展,新增挂牌企业5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至4.81%。全年新增各类贷款50亿元。三是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整合成立梨都投资、天邦建投等4家平台公司,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成立28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7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发展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60个。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4.4亿元,新立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个。获评皖北产业创新团队人才项目1家。选派科技特派员180人,服务乡村振兴。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5件,完成皖北首笔“砀山酥梨”地理标志品牌融资。

(七)生态环境优化改善,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一是环境质量更加优美,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PM2.5年均浓度下降14.9%。深入开展“清河行动”,治理河道480公里,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投入运营,加强监管重点企业排污情况,优良水体比例100%。生活垃圾填埋场提标改造完成,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期投产运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二是生态保护修复有效开展,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村庄,全年完成重点工程造林2514亩、退化林修复1.33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繁育经济林、绿化林、用材林苗木1293亩。完成复新河、林屯水库主体工程建设。三是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中车风电、颐合风电并网发电,实现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配合推动宿州-淮北-萧县-砀山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等能源项目建设。加大新能源项目招引,积极鼓励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推广普及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更加重视民生保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一是就业创业有力保障,积极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88场次,新增就业9252人。成功举办第五届“赢在江淮”砀山县创业大赛,组织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新增技能人才1432人。二是教育医疗事业长效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组建9个教育集团,调配优质教师400名,带动乡村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改扩建幼儿园12所,新增幼儿学位2520个。县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验收,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县中医院传染病楼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提升县内医疗资源水平。三是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推动社区(村)“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全年组织开展文化活动900余场。举办线上梨花(采梨)节,实施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道路等27处微景观改造,全年旅游人数约300万人。四是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60户,推进新城老年养护院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全覆盖。新增托育机构12家、托位数962个,新建普惠托育机构1个。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不断扩面,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全年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54.9万元。五是切实保障粮食、食品药品安全,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科普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气象、地震、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实现新加强。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复杂形势的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出现明显波动,经济增长压力陡增。一是制造业、消费等重点领域发展压力较大。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有困难,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制。三是工业经济后劲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新兴产业短期内无法形成发展规模。同时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短板仍然明显。

三、2023年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三区两地一中心”,在现代化新砀山建设征程上夺取新胜利。

做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抢抓国家宏观政策协同配合战略机遇,紧抓长三角一体化、皖北振兴“两个加快”发展大势,强化政策对接和研究,更加积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全面加强“双招双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建议2023年度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指标名称

2023年计划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速与GDP同步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2%

规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9%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与GDP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以项目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力扩投资                                                                                                                                                                                                                                          

一是开展项目谋划优化项目结构。更加注重发挥有效投资的综合效应和关键性作用,继续抢抓稳增长政策调控期,按照“4千亿”储备规模,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管行业必须管谋划”要求,瞄准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健全项目谋划和要素保障调度机制,夯实项目建设基础。优化项目结构,更加突出基建和制造业项目在稳投资中“挑大梁”作用。贯彻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物流、产业升级、农业农村等领域,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招引建设,推动投资接续增长。

二是推动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形成“签约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达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力争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6个,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转化率、纳统率。用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机制,有效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全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消化处置,推进土地综合性开发建设活动,有序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项目资金,深化与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战略合作,引导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投放。

(二)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一是推动农业“两强一增”。压茬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完善梨产业互联网建设,扩建数字化应用场景,新增数字农业工厂2个。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谋划在长三角设立农产品展销中心,扩大优质农产品全国的占有量和影响力。确保科技特派员深扎乡村一线,开展农产品品种培育、研究推广,培养高素质农民。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推动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应用,加大新型农民(农机手)、农机操作人员培训。积极推动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国家农村融合产业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动酥梨小镇更高标准建设,带动农民就近就业。

二是壮大制造业产业规模。加快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果蔬食品、轻纺鞋服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再遴选一批优质企业纳入省市白名单,确保重点企业稳产增产,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业链可控力、竞争力。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家以上。推动迈瑞医疗部分生产线投产,放大迈瑞品牌效应,加大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平台招引与合作,延伸做强产业链;推动祥隆润肺膏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休闲食品等绿色食品产业,探索发展预制菜、净菜产业;推动智能摄像头、智能手表、新能源预装式变电站预制舱等项目建设,继续承接长三角等地区工程机械、电子机械、电线电缆等产业转移,壮大我县制造业产业规模。充分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效应,依法依规开展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三是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逐步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大批零住餐企业帮扶力度,积极参与和开展“皖美消费•乐享宿州”主题营销活动,促进商贸服务业恢复发展,积极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和大个体户。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县镇村商贸中心,推动完善物流快递服务体系。积极参加和开展各类展销活动,举办直播大赛、电商年货节、产销对接会等,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落实“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办好梨花节、采梨节等节庆活动,开发“亲子游”“周末游”“农事游”“康养游”等旅游线路和品牌,恢复旅游消费市场。促进物流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大专业化物流企业招引,促进物流降本增效。重焕电商发展活力,继续深化与头部电商企业合作,鼓励本土电商企业建设农产品直采农场、产地仓,发展生鲜电商等新零售业态。面对市场新需求,积极培育养老托育、医疗健康、教育服务、群众体育、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兴消费业态。

(三)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全方位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加强与杭州地区对接交流,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领域合作成果,推动共建省际产业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开展教育、医疗、文旅、人才等全领域结对合作。用足用好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资源,探索共建产业园区、“科创飞地”,加快导入沪苏浙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等领域重点项目谋划,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实施方案项目库,争取政策支持。深度参与淮海经济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强化政策理论研究,争取开展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建设。

二是聚力抓好开发区建设和发展。集中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开发区投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加强园区水电路气网基础设施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谋划,切实发挥经济“主战场”作用,力争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不低于100亿元、80亿元。积极同国家级开发区、省际合作园区学习交流,结合县情开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开发区企业招引培育、产业平台、项目谋划、园区管理人才等领域建设。扩大“标准地”供地规模,力争园区新增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出让。依托现有高标准标准化厂房项目,推动与沪苏浙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平台。

三是顶格推进“双招双引”。不断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成立生命健康、绿色食品、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推进组,对应省市十大新兴产业,组建十大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积极在长三角等地区开展招商推介会,坚持招大引强,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选优配强招商队伍,充分利用好商协会、本土企业、老乡资源等,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建立“洽谈-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确保项目“能招来、能落地、有效益”。积极争取省市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科创型、初创型企业招引落地。

(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做优做强发展空间载体

一是提升城镇能级。科学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申报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加快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产城融合发展,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动街道设置工作,拓展城区发展空间。推动重点镇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完善提升道路、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通信等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酥梨小镇建设标准和水平,推动民宿产业集聚发展,擦亮做响省级特色小镇名片。

二是加快城市更新。紧盯创城目标,不断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秩序、提升居民素质。系统化实施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口袋公园、停车场建设、配套管网等工程,加强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计划新建和改建“口袋公园”5个、新增绿地5.5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新建充电桩100个,改造8个老旧小区,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05套。推动城乡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体育公园、砀中新校区、宿州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等重点工程建设。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造5.3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万亩,切实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稳产的基础上合理扩大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建设辣椒、西瓜优势区域良种繁殖基地,稳定果蔬种植面积,实施水果标准园2个,继续推进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稳定畜牧业生产,加大生猪产能调控,提升畜禽规模化养殖。

二是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58%。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逐步改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薄弱领域,推动教育、医疗、商贸、文化体育设施补短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优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推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年度8000户农村改厕任务,梯次推进农村垃圾污水综合整治。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六)坚持不懈修炼“内功”,切实破除制约经济发展阻力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对标对表行动,推动行政权力下放,促进简政放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企业开办、信贷支持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创新工作,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实现更多异地办理业务,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沙龙等政企对接交流会,及时有效回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问题。

二是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举措,推动市场主体“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性成本,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1万余家。切实发挥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继续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扩大中小微企业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覆盖面,加大信贷投放量,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全年新增贷款额不低于60亿元。建立健全融资体系,开展亩均英雄贷、信易贷、人才贷等贷款模式,重点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进度,实现主板备案1家、新三板挂牌1家。积极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重点展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RCEP等国家战略,支持外贸企业发展。

三是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实施零基预算改革,集中财力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建设等领域,实现重大政策和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进一步清理招投标领域不合理限制,全面排查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设置地方保护主义和壁垒等行为。持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信用评价、信用激励和失范惩罚机制。

四是下好创新“先手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3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20%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取得新突破。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狠抓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培育建设,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产业创新团队,与宿州学院合作共建“博士直通车”人才工程,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绿色经济发展底气

一是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积极落实省市碳达峰工作部署,按照“控制在先、避免前紧后松”要求,强化能源、工业、交通、城建等领域控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管理,鼓励开展节能设备更新改造,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项目用能需求,推动单位GDP能耗水平下降。倡导“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城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餐饮油烟、车辆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常态化实施“清河行动”、重要流域清淤工程,加快推进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利民河流域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小神湖人工湿地工程,持续改善“南四湖”流域水质。加强对养殖场粪污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开展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治。推进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维护生态安全。

三是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建立健全生态修复保护机制。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制度。实施“百村万树”工程,计划森林抚育6万亩,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拆除重建固口闸、周庄闸病险水闸。强化自然保护地巡护,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八)推进民生事业“暖民心”,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一是抓好就业创业工作。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稳岗就业各项举措,确保全年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是提升教育医疗建设水平。坚持教育是国之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高职协调发展格局。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9所,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砀中新校区开工建设,充分把握合工大托管帮扶四中机遇,改善高中教育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与迈瑞医疗等领军企业合作办学,开设专业课程,提升产教融合发展水平。探索引入沪苏浙优质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积极与国内三甲医院开展重点学科合作建设,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县内就诊率。加强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作用。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推动新城老年养护院、梨都老年养护院建设,推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老年助餐等,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新增托位数400个。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争创2-3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                                    

四是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实施“暖民心”专项行动,建设好“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健身圈”,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送文化下乡、书香阅读、体育健身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大型体育场馆谋划建设,配合全市做好省十六届运动会筹备工作。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谋划旅游项目,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宪法、民法典和党内法规宣传教育,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受援面。巩固提升双拥创建,切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依法加强统计监督、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全面科学素质。关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红十字会、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防震减灾、地方志、气象、广播电视、档案、保密、残疾人等工作。

五是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系统有效防范重大风险,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切实做好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全面提升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转。谋划建设县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贸、危化品、消防、燃气等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灾害救助应急管理水平。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底线。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全力做好保供稳价。深化平安砀山建设,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加大重点信访矛盾隐患排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本次会议审查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力推动现代化新砀山建设。    

附件1

砀山县2022年重点项目推进表

重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砀广产业园、砀徐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梨多宝果糖浓缩果汁及果渣综合处理项目、砀山康乐汇食品有限公司血制品及速冻预制菜数字智能化生产项目、思凯林智能家居生产项目、信立汽车底盘蜗轮蜗杆生产项目、亚琦国际物流商贸城、微谷多温层智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幕天公用保税仓、爱泽供应链(砀山)物流加工综合产业园项目、勉器结构件制造项目、驰博新型建材管桩生产一期项目、佑邦年产3万吨复合井盖复合板项目、有依思年产13万立方米刨花板建设项目、润果能源全液化空分项目等。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有序推进通用机场、G237苏皖界至砀城北段改建工程、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程庄朱楼风电场项目、颐合利民风电场项目、智慧城市项目、城市大脑项目、高铁新区路网工程、经济开发区道路工程、城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梨花里文旅商综合体建设项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中医院传染病诊疗中心扩建项目、第五中学扩建项目、开发区实验小学道北路分校项目、利民河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酥梨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项目、复新河玄庙镇段与苗城河刘暗楼段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项目、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一期)项目、实验小学砀郡路分校、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项目、复新河治理工程等。

附件2

砀山县2023年重点项目谋划表

重点产业类项目。计划开工彦腾年产400万件智能摄像头等产品生产项目、摩冠年产400万件智能手表等产品制造项目、和海号年产1000万件智能储能新能源产品生产项目、艾特源电力科技年产300台(套)新能源预装式变电站预制舱项目、年产5000吨包覆纱生产项目、江点新材料特种塑料生产项目、龙润堂砀山酥梨产业互联网项目、祥隆药业中成药生产线建设项目、亚琦国际物流商贸城二期项目、佑邦二期项目、启洋汽车减震器生产制造项目、蜻蜓烯域石墨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项目、纳海高性能计算及国产化服务器生产项目、盛世智达汽车铝材项目、安徽净思泰环保设备项目、江苏昆仑体育用品文教工美等用品生产项目、上海铸信木结构纸箱包装印刷项目、周寨镇乡村生态循环产业基地项目、绍兴卡特门窗幕墙防火门窗生产项目。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计划开工砀山中学新校区项目、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宿州电子机械工程学校项目、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城乡垃圾分类处置项目一期工程、正源污水处理厂提标及部分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高铁新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厂外排水管网改造工程、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项目、梨树王民宿建设项目、利民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迈瑞花园项目、革命烈士陵园提升改造项目、砀山经济开发区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幼儿托育及学前教育提升工程项目、李庄镇水果市场建设项目等。

重点谋划类项目。安徽以心医疗器械心肺二类医疗器械生产项目、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胶原蛋白二类医疗器械生产项目、安徽若贝医疗器械种植牙生产项目、东升路下穿陇海路南延及道北路南移工程、环城河西南角城市更新项目、高铁新区新能源低碳产业园建设项目、百货大楼建设项目、S401北段工程项目、中医院(东商住、南商住)项目、公园里东商住项目、体育综合场馆项目、高铁新区商业综合体项目、高铁新区机关团体建设项目、高铁新区路网建设项目、高铁新区卫生服务中心、高铁新区消防站建设项目、李庄冷链物流园项目、农批大市场项目、海慈医院养老中心项目、镇(园区)污水提质增效项目、应急物资储运中心建设项目、复新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第五中学(范庄)分校扩建项目、数据中心迁建项目、公安局西南门派出所新建业务用房及维修改造办公用房、阜正堂阿胶系列保健食品加工、绍兴高氏源工贸棉纺产品生产项目、绍兴万宇纺织棉纺产品生产项目、上海新鸿机械有限汽车冲压件生产项目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